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我国须加强防御减轻暴风雪造成的影响

我国须加强防御减轻暴风雪造成的影响

时间:2007-12-09 11:09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11月28日-12月5日,美国西北部和东北部分别遭受暴风雨和暴风雪袭击,给上述地区带来严重影响,主要原因是“拉尼娜”现象和全球变暖等大的背景因素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的结果。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暴风雨(雪)灾害在我国历史上时有发生。东北地区是我国暴风雪多发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雪日数普遍有20-75天,其中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达75-100天。

  近几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暴风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例如:

  2004年2月20-22日,吉林、辽宁省出现入冬后最强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由于道路结冰,加之风力较大,给高速公路、机场及城市交通等造成很大影响,沈阳市出现大面积停电。

  2005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辽宁省辽中、沈阳、抚顺及大连等地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天气,沈阳、大连的交通均受到影响,大连机场204个航班被迫延误或取消,6300多名旅客被滞留。

  2006年4月19-20日,东北地区东部遭受同期罕见暴雪袭击。黑龙江有13个县(市、区)、10.4万人受灾;吉林延边州有8个县(市)、3.3万人受灾。

  2007年3月初,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暴雪天气,给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雪灾共造成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山东和京津等地432.1万人受灾,死亡17人,失踪7人;农作物受灾3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1.7亿元。

  为防御和减轻类似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影响,建议:

  1.加强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和评估工作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目前,我国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和评估工作都还较薄弱,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科研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准确度,做好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影响度的预评估,为国家减灾防灾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2.加快制定交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气象因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暴风雪经常给交通带来极大影响,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航班延误等事件发生。因此,建议由国务院应急办牵头,气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加快制定交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3.加快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将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应加快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增加各种宣传手段,使公众及时得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灾害预警信息,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