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遭遇严重秋冬旱情 农业部门采取措施全力抗旱
今年入秋以来,我区持续干旱缺水,不仅导致部分地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而且对今冬和明春的农业生产势必造成严重威胁。在这一严峻形势下,12月17日,自治区农业厅召开了全区农业抗旱视频会议,要求各市农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确保冬季农业增产和全年农民增收。
今年出现历史罕见严重旱情
记者从当天的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区在主汛期就出现了严重旱情,为历史少有。继夏季发生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严重伏旱后,入秋以来,我区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出现严重秋冬旱情。最新水情专报显示,10月1日至12月7日,我区平均降雨量与历年同期平均相比偏少72%,主要江河来水量平均偏少38%,11月底全区水库总有效蓄水量减少30%,是我区连续第5年出现的严重秋冬连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4日,全区9个市83个县区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有238个乡镇3590个村屯受灾,受旱农业人口318.19万人,有109.818万人、49.611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目前,正值我区甘蔗、水果、冬菜后期生长关键时期,也是冬季农业开发、节(春节)前畜牧养殖的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对甘蔗后期生长、糖分积累、蔬菜种植和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不利,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户增收。截至12月13日,全区受旱农作物达1267万亩。严重干旱导致冬种进度减慢,如果抗旱措施不到位,将严重影响今年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明年初旱情可能加重
据不完全统计,到12月8日,全区投入抗旱人数84.28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47亿元,抗旱浇灌面积832.4万亩,累计抗灾保苗44.77万亩。
尽管抗旱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却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预测,明年初我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比偏少1~3成,干旱呈进一步蔓延和加重趋势。水利、气象、水文、防汛等方面的专家分析预测,今冬明春全区降雨量将比常年减少两成以上,江河水量将继续减少,部分中小河流有可能出现历史最小流量;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到明年3月底将减少至20亿立方米左右,与春插春灌所需的40亿立方米蓄水(多年经验)相差一半,明年春耕将出现严重缺水。如果明年雨季不提前到来,我区旱情将进一步加重,对人畜饮水和明年农业生产造成更大威胁。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抗旱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在会议上提出,各地农业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与有关部门协同作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抗旱。
各地首先应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抗旱促冬种工作;其次应广辟水源,通过挖井抽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在确保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完成今年冬种生产计划任务,重点确保冬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生产用水;第三应积极推广应用免耕栽培、秸秆覆盖、营养杯育苗、滴灌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另外,还要加强管理,重点加强对已种的冬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采取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增加覆盖遮阳等有效措施,确保农业增效;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农村劳务输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到农业损失非农业补。(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