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 河南冬季气温明显升高 需防低温冻害
![]() |
河南省气象台消息,根据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全国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全球平均,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温非常明显,增温最明显的季节是冬季。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省冬季气温也明显升高。据资料分析,在1952~2007年的56年间,河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升高了1.8℃,升温幅度达0.32℃/10年,尤其进入90年代以来升温非常明显,暖冬频频出现。在1991年以来的17个冬季中有13个冬季气温偏高,其中1999年、2002年、2004年和2007年分别比常年偏高2.4℃、2.2℃和1.7℃,居河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前三位(图示)。
冬季气候变暖越冬作物的抗寒性减弱 需重视预防低温冻害。全球气候变暖 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及大棚蔬菜生长,使人体感觉舒适,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空气污染,同时对旅游业、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也比较有利。但暖冬易造成冬小麦旺长,抗寒能力减弱,春季出现强降温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暖冬还使病虫越冬基数大,容易造成春季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 |
从近30年来全省农作物冻害面积统计看出(图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省低温冻害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即使在暖冬的1993年、1995年和1998年也发生了较大面积的低温冻害,说明越冬农作物适应气候变暖,抗寒机能下降,遇到明显降温,就会发生冻害。如2005年,初冬的12月上中旬气温偏高,造成部分小麦旺长,12月下旬一场强降温,使得直至2月下旬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气温持续偏低,导致3200万亩冬小麦发生大面积低温冻害,特别是前期旺长明显的360万亩冬小麦冻害严重,有些几乎全部冻死。
尽管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冬季在明显变暖,但由于气候变化的波动性,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然会出现冷冬,暖冬或正常的冬季中也会出现强降温和异常寒冷时段。因此气候变暖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农作物预防低温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