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及对农业影响分析
一、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范围
1月1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中南部、浙江和江西中北部等地出现暴雪,积雪深度一般为5~20厘米,其中安徽和江苏南部达20~50厘米。
1月10~31日,江南大部极端最低气温为-5~0℃,华南大部为0~5℃;贵州和湖南大部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天数为15~19天;贵州中南部和湖南西部日最低气温低于-3℃的天数为4~8天,高寒山区达10~16天。同时大部地区出现冻雨、冰冻天气,其中贵州和湖南中部冻雨日数达10~16天。
![]() |
二、低温雨雪冰冻对冬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1月10日以来,我国持续大范围低温、降雪、冻雨和阴雨天气,形成了严重的雪灾、冰冻、寒害等农业气象灾害,致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蔬菜、设施农业及各种经济林果、油菜遭受危害。其中雪灾危害以设施农业为主;冰冻危害以蔬菜、经济林果、油菜为主;寒害以热带作物为主(图1)。
据初步统计:目前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逾300亿元。
![]() |
1.越冬作物遭受雪灾、冻害
持续低温雨雪导致油菜、蔬菜、甘蔗、红薯、玉米等越冬作物遭受冻害。江西北部、湖南和贵州的大面积冻雨,使油菜叶片结冰、萎缩,由于雪量过大造成油菜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同时安徽、江苏等地降水量明显偏多,土壤湿度过大,化雪后易发生农田湿害,冬小麦、油菜根系受渍,影响生长发育(图2)。
长时间的阴冷天气使作物光合作用明显减弱,蔬菜生长速度减慢,发生软腐病等病害,并出现霉烂现象,产量和品质下降。其中辣椒、番茄、马铃薯等受害较重。持续低温冷冻天气致使甘蔗产区甘蔗砍、运等田间作业受阻,广西等地甘蔗因受冻出现死芽、烂种现象。
2.设施农业损失严重
此次持续性强降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对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于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持续气温偏低,日照不足,降低了棚内温度和透光性,影响大棚蔬菜和花卉的正常生长;棚内长时间高湿,导致蔬菜白粉病和灰霉病发生与蔓延;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区蔬菜大棚、食用菌棚等倒塌。这些灾害将导致花卉的春节上市和蔬菜的春季供应受明显影响。
3.经济林果普遍受冻
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茶叶、蜜桔、脐橙、冰糖橙、椪柑、柚子等普遍受灾。果树因冰冻受到机械损伤,造成落叶、枝干折断;未采摘的果实也遭受冻害,如香蕉、木瓜、夏橙等果实被冻伤,严重影响品质;各种热带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寒害。柑橘受灾尤为严重,叶片部分脱落,枝条折断,嫩梢萎焉,不少成株、幼苗被冻死,湖南柑橘产区大部减产已成定局。另外,由于茶树冻害和机械损伤短时内难以消除,春茶产量将受到明显影响;冻雨给林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大量毛竹、杉木等被积雪压断(图3)。
4.养殖业遭受不同程度影响
持续低温冷冻天气影响了家禽、家畜及水产品的安全越冬。长时间冰冻,导致部分鱼类、牲畜患病甚至死亡;积雪则导致部分畜禽圈舍和渔棚倒塌、损坏。
三、充沛的雨雪利于春季农业生产
1月10日以来,江淮、江南和华南大部降水量达50~100毫米,部分地区达100~200毫米,充沛的雨雪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增加了水库蓄水,为春季农业生产储备较多的水分。与此同时,持续气温偏低,可有效地杀灭田间虫卵和病菌孢子,减少春季农业病虫危害的机率。积雪覆盖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并可减缓部分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加之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夏粮增产。
四、措施建议
1、雨雪冰冻天气致使农村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灾后重建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化肥、种子从事春季农业生产。
2、由于部分农作物和果树种苗受冻严重,春季生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用种困难,应及早做好种苗的调配工作。
3、由于蔬菜生产损失严重,建议相关部门近期组织调运,灾后积极组织生产,确保节日与春季的蔬菜供应。
4、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及时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缓解农田土壤过湿状态,促进作物健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