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灾害天气观测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自中国气象报记者陈磊和通讯员王德英报道5月22日,记者从在广州举行的华南暴雨野外试验研讨会上获悉,今年和2007年6-7月,我国将实施华南暴雨野外试验,借助刚刚揭牌成立的“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这一平台对华南地区的中尺度灾害天气进行由车载多普勒雷达、车载风廓线仪、车载探空仪、机载下投式探空仪以及机载毫米波雷达构成的可移动观测系统实施跟踪观测。上述对灾害天气跟踪观测的实施将在我国首次实现对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包括台风)的真正意义上的三维跟踪观测,并首次获取完整的中尺度灾害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资料,这将是中尺度观测史上的重大突破。
据悉,华南地区经常遭受暴雨袭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暴雨天气的主要灾害天气系统是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和台风。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领导下,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东省气象局、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在华南地区开展野外科学试验项目。该试验项目针对此类灾害天气尺度小、时间短的特点,把监测与预测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互动与综合应用,从而实现提升对这类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测与预警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华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目标。
野外试验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常规业务观测站网和飞机、雷达、卫星、GPS、风廓线仪、自动气象站等观测手段,以华南中尺度天气和台风暴雨为主要研究对象,获取第一手的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暴雨系统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整个过程的气象要素综合分析场资料,分析研究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试验区域以广东为主体,同时增加广西、福建、湖南、江西、香港、澳门的部分观测区域,并在上述观测区内实施地面和探空站的时间加密观测。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出席了研讨会并讲话。他强调,华南暴雨野外试验项目要始终坚持广泛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要将试验成果体现在业务的发展上,沉淀为业务能力,并使之成为气象业务科技支撑的内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等出席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