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保障奥运——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中云的微物理或动力过程施加人工催化影响,使之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目前广泛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主要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这些技术的科学基础已被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实验研究和外场试验所证实。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各种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重视天气预测预报、作业条件监测识别、作业方案设计、指挥作业到效果评估的每个环节,加强各部门的密切协作。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地区已连续多年遭遇干旱少雨,缺水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农业抗旱、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减轻雹灾等社会需求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一些特殊服务需要,在市政府推动与支持下,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减轻干旱、冰雹造成的损失,缓解水资源短缺、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于2008年8月8日在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体育场举行。通过近30多年历史资料分析,8月8日的降水概率约为47%,其中小雨居多,占一半左右。对于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可能出现降雨的情况,北京组委会一定会有很多保障措施,而作为气象部门,也把人工减(消)雨作为应急保障措施之一。
为全力做好2008年夏季奥运会期间的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自2002年开始,北京市气象部门开展了针对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人工减雨试验研究,并通过双边交流与合作,深入学习了解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作业经验。2005-2007年,依据云系发展的云物理理论,采用过量播撒技术,组织实施了飞机和火箭人工消云、减雨大型外场试验,取得了初步试验结果,为2008年奥运会人工减雨实施方案的制定奠定了技术基础。在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目前完成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减雨作业实施方案”编制。正在部署落实有关工作。北京市气象部门还将在奥运会前6-7月继续组织事实空中和地面相结合的人工消云、减雨气象保障服务演练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所谓的人工减(消)雨,主要是在影响本地的降水云系的上风方进行一定规模的连续催化作业,设法改变自然云的降水状态或过程,抑制云和降水的发展,延缓、减弱降水过程,在局部区域改变降水的再分布。人工减少雨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前降水、过量播撒和云内引发动力下沉作用,而实际进行人工减雨作业时,一般是上述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人工影响天气也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尚存在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解决,特别是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技术尚属于气象科学前沿,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处于科学试验的范畴,仍需大量科研积累。目前对人工减雨作业效果的预期,也主要是基于对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试验结果的判断,即对小范围且较弱的局地降水系统实施人工减雨作业可以起到较好效果,局部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强度;但对于强降水过程、大范围深厚降水云层,就目前的技术和科学水平尚不能起到有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