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春以来北方降水特点及干旱演变情况分析
![]() |
一、降水特点
今年入春以来(3月1日~4月25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北、黄淮、东北中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偏多3成至2倍。从区域平均降水量变化看,华北地区今年入春以来平均降水量为61.3毫米,比常年同期(34.7毫米)偏多77%,为1951年以来第5多;东北地区今年平均降水量为35.1毫米,也比常年同期偏多2.9毫米。
二、干旱演变
今年1月1日至3月18日,东北大部及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雨水稀少,降水量普遍不足1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平均降水量仅为6.7毫米,为1951年以来第三少,今年仅是2007年同期的17%;京、津、冀区域平均降水量仅1.3毫米,为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由于降水异常偏少,加之气温偏高,导致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地区以及黄淮的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中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特旱(图1)。
3月19日以后,我国北方农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水,降水量普遍在20毫米以上,其中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有50~1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使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春播和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抑制沙尘天气等。目前,除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还存在轻到中度气象干旱外,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干旱不明显(图2)。
今年春旱与前两年比较,2006年3~4月气象干旱面积最大时期出现在4月份,基本维持在2000万公顷以上;2007年3~4月气象干旱面积较小,基本在1000万公顷以下,仅4月下旬增加至1200万公顷左右;2008年3~4月气象干旱最大面积出现在3月中旬,为1800万公顷左右,此后降至1500万公顷以下,4月下旬以后在1000万公顷以下。
综上所述,今年入春以来我国气象干旱面积小于2006年同期,但较2007年同期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