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部地区入秋明显偏晚 北京偏晚18天
据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大部地区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秋季的时间,都比往年明显偏晚。
全国大部入秋偏晚 北京接近历史同期最晚
按照气象学上的入秋定义,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其第一天即为入秋日。
据统计,目前已经入秋的城市,兰州、银川、沈阳、太原、西安入秋偏早,武汉、长沙入秋正常,其它大部分城市入秋时间都比往年明显偏晚。入秋偏晚最多的是北京,偏晚18天,其次是成都、哈尔滨、石家庄。北京入秋历史最晚的是1987年9月24日入秋,据此看来,今年9月23日入秋已经接近历史同期最晚。
截至到目前,已经入秋的大城市一览表:
![]() |
(由于青藏高原、云南等地没有明显的夏季,故而拉萨、西宁、昆明不做统计。)
冷空气“疲软”致使气温持续偏高
造成我国部分地区今年秋天姗姗来迟的主要原因除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外,还与今年最近一个时期亚洲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据分析,自进入9月份以来,欧洲的乌拉尔山地区到新疆北部地区的上空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和强大的暖高压脊建立起来,这样亚洲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就不能生成强劲的偏北气流,因为没有强大的驱动力,极地冷空气难以大举南下,自然侵入我国大陆的冷空气就有些“疲软”了,这是近期气温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
近期适宜出游 注意饮食作息以免“上火”
秋季姗姗来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坏事。因为这一段时期天气不冷不热,人们有更多机会和时间沐浴在温和的气候里,陶醉于美丽迷人的秋色之中。
据医学研究证明,如此凉爽、舒适、温和的天气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因为这种天气环境既有利于提高人体造血功能,又可以使甲状腺的活动增强,还可以提高人的兴奋性。另外,阴雨日数的锐减,实际光照时数的增多,不仅有利于对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而且还会增强人体生理机能的节律性,对血液成分和内分泌等都有良好影响……
不过,由于最近全国大部分城市气温偏高,天气干燥,人们容易“上火”。 要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定时定量进餐,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此外,还可以多进食秋梨、莲藕、百合等润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