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奏响入冬序曲
![]() |
中国天气网采访气象专家李小泉(图左)
连线专家:气象专家正研级高工 李小泉
主持人:刘珺
摄像:李景旸
采访时间:2008年11月7日
冬敲门,锅炉响,京城即将跨冬门;冷风袭,气温降,御寒防燥不可少。仰望天空,冬天仿佛令人胆怯,冷空气,暴风雪...这些冬天里常听到的代名词,让人听来不禁倍感寒意,就连很多动植物在寒冷来袭时也会减少生命活动。北京即将迎来入冬,试供暖也随之“开工”,中国天气网特邀气象专家李小泉,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视角,俯视冬季气象。
主持人:进入11月以来,北京的气温连续偏高,天气也格外干燥。尤其是4-6日的京城可谓是艳阳天,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18℃,人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深秋时节暖洋洋的太阳。而北京平均入冬时间是10月28日,今年北京的冬天为什么姗姗来迟呢?
专家:入秋以后,如果在乌拉尔山附近地区高空出现高压脊,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我国,就会导致气温下降。 但今年入秋以来,乌拉尔山附近地区以槽区为主,槽前气流比较平直,我国华北地区上空纬向环流盛行,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力也较弱,北京基本上处于暖性气流控制下,因而导致气温较常年偏高。
主持人:昨天(6日)一股冷空气影响了东北和华北东部,北京也逃脱不了降温,似乎老天很配合,随着立冬的脚步,冷空气也如期到来,这一轮的降温强度如何?
专家:这股扫荡北方地区的冷空气,会使北方大部地区降温6-8℃,其中,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大部分地区都不能幸免。中央气象台预计7日到9日,北京风力较大,降温3-4℃。
主持人:看来大家这个周末外出时得多加点衣服了。今天是“立冬”的节气,日历上立冬的时间和气象定义上的入冬一样吗?
专家:是不一样的。农历上的“立冬”并不是气象学上冬季的开始。通常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立冬表示节气变化,每年的时间相对固定,都在11月7日或8日。入冬则是按中央气象台使用的四季划分标准:连续五天,每日日平均气温10℃时,首日为冬季的开始日。而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因此入冬早晚的差异较大,时间差可达二三周。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北京现在还没有完全跨入冬季的行列。我国各地一般都什么时候入冬?
专家:从常年入冬情况来看,哈尔滨是10月2日入冬,冬长大概207天;乌鲁木齐是10月9日入冬,冬长大概187天;而北京10月28日入冬,冬长大概157天。我国南方的冬季明显要短于北部和西部地区,常年情况下:上海11月28日入冬,冬长大约120天;长沙11月27日入冬,冬长大约109天,成都11月27日入冬,冬长大约98天。特别要说的是青藏高原,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的冬季一般会超过半年。就目前来看,我国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与往年相比,入冬日期接近常年。
![]() |
2008年已经入冬的城市
主持人:我国有没有无冬季的地区?
专家:当然有,华南和云南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当地温度高,全年都没出现过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情况,因此当地全年无冬,而相反的是,西藏的帕里和班戈两地附近全年都为冬季。
主持人:冷空气算是冬季的常客了,那么我国最早的强冷空气过程是什么时候?
专家:我国最早的强冷空气过程:1972年9月1-3日,最晚的强冷空气过程:1963年4月26-29日。
主持人:冬季天气里我们常会听到寒潮这个词,你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下吗?
专家:中央气象台按冷空气活动划分为寒潮、强冷空气、中等强冷空气、弱冷空气。当长江中下游以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在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4℃,称之为寒潮。我国最早的寒潮过程是1960年10月22-27日,最晚的寒潮过程是1955年4月15-19日。一般来说,冬半年平均有三次左右的强冷空气活动,每两年有一次寒潮天气过程,11月最多,次年3月第二,2月第三,4月第四。
我国强冷空气历史资料曾统计过,60年代的寒潮过程最多,之后70年代开始减少,80年代起明显减少,21世纪寒潮过程似乎又有开始增多的趋势。在这57年中仅仅1983年冬半年没有出现过强冷空气、寒潮天气过程;其次是1988、2007年有1次强冷空气过程;然后是1995、1996、1998、2001年各只有2次强冷空气过程。
![]() |
各年代全国强冷空气和寒潮过程统计
(注:“/”上面是强冷空气次数 下面是寒潮次数)
主持人:据说1996年春节时,南方出现了较严重的寒潮,您能否给我们谈谈当时各地的情况?
专家:的确,1996年2月14日-19日左右,南方出现了寒潮过程,当时有的地方日平均气温下降了15-22℃,广州2月21日的最高气温为4.3℃,最高气温创极低值;而且接下来的几天华南的最高气温比北京还低,比如2月22日,北京最高气温为7.9℃,而广州和深圳分别为5.2℃和7.4℃,2月23日,北京最高气温为8.5℃,而广州和深圳分别为5.5℃和7.9℃,当年华南的春节被称为“世纪大冷”。
![]() |
北京2003年11月那场雪 边打雷边下雪
主持人:的确,南方那次出现的寒潮天气,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寒冷空气过程会造成哪些灾害?
专家:比如:雪灾、冻害、冻雨、大风等。我清楚的记得2003年11月6-7日北京的那场大雪,创北京11月历史雪量第一(百多年最早一场大雪),且由于含水量大,先雨后雪,使北京出现了少见的“雪凝”现象;当时我就在出租车上,北京是边打雷,边下雪,这种现象十分罕见。由于那场大雪下的时间早,树叶还没有枯萎,雪凝现象增强了雪的附着力,大树成了“举重运动员”,树被雪压得折肢断臂,有的被当胸劈开,有的倒卧,是建国以来大雪对京城树木损害最严重的一次。
![]() |
雾凇—冬季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主持人:在冬季雾凇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象是吉林有名的雾凇,那除了吉林,还有雾凇哪些地方常出现雾凇?
专家:比如黑龙江、新疆北部、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雾凇也较常见,还有峨眉山、庐山、 黄山、华山等都是冬季观赏雾凇的好地方。而江南南部、华南、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则没有雾凇。
主持人:另外,台风也是天气的关注焦点,我国常年冬季热带气旋的活动情况如何?
专家:冬季生成的热带气旋要比夏季少的多,2月是全年热带风暴生成数最少月份,但也曾出现过冬季登陆的热带气旋。据1951-2007年热带气旋统计情况显示:12月份有2个热带风暴登陆我国,1974年12月2日热带风暴“7427”号登陆广东台山;2004年12月4日强热带风暴“南玛都”登陆台湾省屏东县,这也是100多年来登陆台湾最晚的热带气旋。
苏轼曾这样形容初冬美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初冬之际,中国天气网将继续密切关注冬季天气,给网友带来更详尽的信息。感谢专家的解析。(解析冬季天气待续...)
![]() |
资料图片
冬季天气科普:
强冷空气过程:凡48小时内日最低气温的最大降温幅度高于或等于8℃,且南北放总站数大于40个站,其中南方至少有6站的称为强冷空气过程。
冻雨:由过冷水滴组成的,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光滑而透明的冰层);产生的条件一般是在地面不太寒冷时,0~-3℃左右。冻雨带来的危害:压断树木、电线和电线杆,影响通信、供电,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飞行等。南方常见冻雨,一般出现在12月-次年2月,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江西一带,北方少见,东北南部与华北、黄淮地区可能会出现,在2-3月。
雾凇: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如果发生在微风、严寒(-15℃)直接凝华,称针状雾凇,如果发生在微寒、浓雾、有风(-5℃),称粒状雾凇。针状雾凇因厚度较小,所以影响小,而粒状雾凇可增至很大的厚度,严重时将破坏树木、电线,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