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气候变化冲击东北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冲击东北粮食生产

时间:2008-11-11 08:17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东北一望无际的大豆田

  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大豆、玉米、春小麦等旱作作物的模拟产量进一步下降,且稳产性变差,但气候变率增大对灌溉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

  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估计,到210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最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金之庆领衔的课题组,对未来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影响东北粮食生产的趋势、范围和程度进行了研究和定量评价,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这固然对粮食生产有利,但与气候变暖相伴发生的气候变率的增大,则明显增加了干旱、洪涝和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几率,致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波动最大的区域之一。

  记者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金之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作物学报》2008年第9期上。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利用3种国际上通用的大气环流模型的输出值,结合东北三大农业生态区的气候本底资料和有关未来气候变率变化的若干假设,生成了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各种情景;然后将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4种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情景下运行,最终就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上述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作出定量评价。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危害将是东北粮食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气象灾害,高温不仅缩短作物生长期,使光合时间减少、灌浆不充分,还会影响花粉受精而导致严重减产;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高温、暴雨、季节性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次将明显增加,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尽管明显降低,但依然存在。

  对此,金之庆课题组建议,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大豆生产总体上有利,即使考虑气候变率增大的不利影响,东北大豆模拟产量仍以增产为主,这可能和大气CO2浓度增长的直接增益作用有关;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生产将弊多利少,各区玉米模拟产量在所有情景下均显著下降,这可能和玉米这类C4作物光合作用很少从CO2浓度增长中直接受益有关;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春小麦生产以负面影响为主,这是因为小麦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季节性干旱频次增加对其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灌溉水稻的正面作用似乎占主导地位,在不同生态区和各情景下水稻都表现为增产;随着气候变率的增大,大豆、玉米、春小麦等旱作作物的模拟产量进一步下降,且稳产性变差,但气候变率增大对灌溉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