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数万洞庭候鸟今冬挨饿(组图)

数万洞庭候鸟今冬挨饿(组图)

时间:2008-11-23 07:3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农民稻田里的雁 / WEI Baoyu / WWF-China

  

  采桑湖保护站不远处的小洲滩上,聚集了两百多只候鸟/WEI Baoyu/WWF-China

  

  淹没的洲滩,有些鸟儿就只能栖息漂浮在水面的草垫上/WEI Baoyu / WWF-China

  每年的12月是洞庭最美的季节,数以万计的侯鸟飞到那里,吸引了国际众多的观鸟爱好者。然而今年冬天,由于洞庭湖出现历史罕见的冬季高水位,国际观鸟节取消,候鸟们也面临挨饿的威胁。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的候鸟们大批聚集到周边农田抢食,WWF紧急发起护鸟行动,与各方一起协商农户生态补偿问题。

  站在采桑湖管理站大堤上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很多洲滩都被淹没,往年可以从大堤沿着裸露的洲滩一直下到湖里很远,而现在只能看到几面去年插上的露出水面的红旗。侯鸟和麋鹿们失去了它们的栖息地,在离保护站100米远的大堤前方不远,一片不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洲滩上,栖息了至少4种200只候鸟;而在大堤的另一侧,上千只雁从田舍那边飞过来。可怜的白琵鹭只能在稻田中浴缸大小的水坑里筛滤着少的可怜的食物,而往常她们都在广阔的湖滩享受着丰盛的大宴。

  自2008年10月中下旬以来,洞庭湖遭遇了有历史水位记录以来罕见的冬季水位迅猛上涨情况,据城陵矶水文站资料,自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城陵矶水位从22.70米迅速上涨至29.75米(洞庭湖警戒水位32.5米),13天内涨了7.05米,这是继前三年连续冬夏季极端低水位后发生的又一个极端高水位事件。(根据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历史调查资料,最适宜保护区内鸟类栖息的水位为24—25米)。

  据保护区管理局蒋勇介绍,除罗纹鸭喜居在洞庭湖自然水域外, 95%的雁类、鹤类、天鹅和几乎所有的涉禽都迁移到了社区农田及内湖。尤其是岳阳县麻塘镇和建新农场,两处不到4000亩的水稻田内,聚集了近30000只5种雁类栖息。

  春风村村民谭嗲家的内湖就栖息着数百只小天鹅、白琵鹭和赤麻鸭。从远处看,这些候鸟就像是他养在内湖的鸭子,后排是谭嗲的房子,湖里有围着螃蟹的网,候鸟就在网的附近。从高倍望远镜中可以看出,这些鸟儿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悠闲。谭嗲说,以前内湖里都没有鸟,候鸟是很怕人的,往年只能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湖里星星点点的鸟儿,而现在这些鸟赶走了又来了。

  据了解,在11月17日的巡察中,已经在稻田集中发现了1只白额雁、6只小白额雁和2只赤麻鸭死亡现象。据解剖检测,没有检测出相关病菌,排出了病死的可能性;这些死亡的鸟儿胃里没发现任何食物,有些鸟的胃里发现了呋喃丹(一种高毒农药)。

  蒋勇介绍,这些鸟儿实际上只是吃浮游生物和水草的,可是承包这片湖的那些人不放心,认为鸟会吃内湖里的鱼,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也会偷偷的赶鸟。此前保护区也尝试着区域性投放玉米和稻谷,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些候鸟对于人类的投食戒备性还很高。

  为了保护大批侯鸟以及麋鹿不受到投毒威胁,解决侯鸟食物问题,WWF紧急联合当地媒体、林业厅、东洞庭湖保护区以及岳阳市公安局正在紧急磋商和行动,组织大范围内的护鸟宣传,同时和林业厅以及洞庭湖各保护区协商周边农户生态补偿问题以及探讨在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何保护冬候鸟及其栖息地,建立洞庭湖冬候鸟保护长效机制。

  目前,几百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宣传资料已经发放到当地农户手中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号召公众关爱处于困境中的鸟类。有关部门播发有关通告,针对鸟类由于食物馈泛而取食农作物给农户造成损失的情况,保护区组织各站工作人员对广大农户开展政策宣传,并对个别特殊情况开展了说服工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巡察力度,对毒鸟、捕鸟等非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WWF也正在和保护区协商拿出一部分资金紧急救护冬候鸟。

  同时,WWF当地的工作人员还和保护区人员一同深入开展调查,根据鸟类对不同栖息地的需求,在保护区周边的华容县、君山区、建新农场、岳阳县等东洞庭湖的外围区域,开展了大范围的鸟类调查,基本摸清了目前非常规水位下鸟类的集中栖息区域,为进一步开展鸟类的保护与救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 关注气候变化频道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