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掀巨浪 惊魂六警报
![]() |
中央气象台海洋预报中心专家(右)认真解读大风实况
连线专家: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 黄彬
记者:刘珺
摄像:大康
采访时间:2008年11月27日
最近几天,一股颇具实力且行动迅速的冷空气活动在我国大部,受其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和华北大部都在4-6级的大风中迎来了4-8℃的降温。与以往的冷空气相比,这股冷空气并未给东部地区带来明显的降雪,而它带来的大风天气却成为近期天气舞台的主角。这次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到底有多强烈?带来了哪些影响?大风天气还会持续多久?中国天气网特邀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专家黄彬解读扣人心弦的6个橙色大风预警信号发布全过程。
威海大风助浪涌
大风助浪涌 海面掀巨浪大风
专家表示,由于这次冷空气的移速比较快,主要以偏西路径为主,且配合着入海气旋,所以造成我国从北到南先后出现大风过程。从实况上来看,一些沿海测站的风力已达到了9级,有些地方的阵风甚至更大。但海面的风和陆地上风有着本质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体现在冷空气入海以后,海上的风力会更大,对海上的影响也就更大。这次大风不仅让海上的风大,浪也高。大风助力海浪,就是被称作涌浪和风浪叠加的配合。涌浪是平时洋面上周期的波动状态,然后再配合由冷空气大风掀起的风浪,这两种浪配合的叠加就会造成浪非常高。形象点说,就象我们常看到的海边冲浪那样的效果,浪花往上涌然后再拍下来,间歇性的翻降往前滚,排击力很大,易把小渔船掀翻。据海洋环流预报中心监测的浪高情况显示,渤海和黄海的风浪都已经达到了3-4米,东海到南海的整个风浪在3-5米之间,大浪转巨浪,对海上作业影响很大。从风力情况来看,这种大风在28日白天将逐步减小,海面逐渐恢复平静。但是因为已经到了冬季,冷空气光顾海面还是比较频繁的,据中央气象台11月27日10时发布的预报,预计在30日前后我国东部海域还有一次大风过程,这次大风将达7-8级,阵风在9-10级之间。
![]() |
北风突起 大连船舶回港
紧急发布6次橙色警报 大风吹停渤海航运
26日早上是情况最为紧急的时段。虽然三四天前就已分析出大风的走势,但气象台发布警报的时效一般都卡在起风前的24小时。当天早上,在监测到冷空气势力已经达到一定强度且配合入海气旋时,风力就已呈现出较大的趋势,在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进行了沟通和会商之后,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的预报员们紧张地发出了提前24小时的海上大风警报。这是今年第一次发布大风橙色警报,不管对大风的预报偏大或是偏小,都会造成较为深重的影响。报大了会直接造成海上生产的经济损失,报小了又可能会对出海人员碰到的危险没有估计到,易造成人员伤亡。风对海上作业的人来说关系到生命,海洋预报就是在为他们的生命财产做服务。海上和陆上不一样,陆上碰到大风,可以轻易地找到避风的建筑躲避,但海域辽阔,渔船到了海上无依无靠,通讯能力不足,对于海上作业的人员来说,海洋预报是他们唯一准备防范措施的依据,如从外海返航,或者进港避风,养殖业进行防护,渔船加固等等,都需要时间准备。所以对于预报员来说,工作责任十分重大。截止到27日,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共发出了6个橙色警报,橙色代表仅从风力来看,大风的强度已经不亚于夏天的热带风暴了。
大风真正开始发威是在26日夜间,从贝加尔湖南下的较强冷空气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出现降温。大连在北风的呼啸声中,从白天10℃以上的最高气温,急剧下滑跌至冰点以下,部分道路甚至还出现了冰冻现象。不仅气温猛降,还伴有偏北大风,海面风力8-9级,阵风10级,陆地风力6级,阵风7-8级,当地各色的预警信号连续不断,大连、烟台、威海、天津、广鹿岛-大长山-獐子岛-海洋岛航线全面停航。此外,沿海的沈阳、天津、山东、浙江等省气象台也分别发布了海上大风警报,许多海上客货运输被迫停航。
![]() |
大连海面起巨浪
海洋预报:三年磨一剑
初冬是冷暖空气较量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也是海上大风的多发时期。当冷空气引起大风时,风力在7-8级时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会发布大风预报,当风力达到9级左右时,一般发布大风橙色警报,风力11级以上发布红色警报,这种冷风是冬天常有的,性质不同于夏季常见的台风。
但是要准确无误的预报海上大风,还存在一定难度。从累计量上来看,沿海的观测资料较少,后续检验、订正工作相对薄弱,工作做起来难度更大。从2005年开始筹备准备,到2007年3月海洋气象预报业务正式开展,正式的海洋气象业务仅有3年的发展时间,还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业务。之前的大风预报没有等级的划分,在预报方面只提示大风6-8级,在表现方法上,显得并不直观。07年之后建立颜色和等级的区别,对海上生产作业更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