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我国气候季节明显改变 宜积极应对

我国气候季节明显改变 宜积极应对

时间:2008-12-24 07:3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气候季节改变

  新华社武汉12月23日专电(记者沈翀、葛如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中部气候季节出现明显改变。负责监测华中区域气候变化的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日前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并认为该结论适用于全国范围,气候季节变化已对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冬季缩短夏季延长

  与天文季节、物候季节不同,气候季节以候(五天)平均气温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凡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下为冬季,稳定于22摄氏度以上为夏季,在10摄氏度到22摄氏度之间为春秋过渡季。据了解,10摄氏度、22摄氏度在气象学上是个气象指标,凡在10摄氏度以下,动物包括人类会明显感到寒冷,部分植物甚至停止生长。而22摄氏度则是感觉炎热的温度分界线。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研究员陈正洪介绍,过去的100多年尤其是近50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明显。气候变暖必然导致对气温极为敏感的物候期和以平均气温衡量的气候季节发生相应调整。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观测到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生长季节延长。而从气候季节看,主要表现在季节初日及持续时间上的变化。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以湖北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显示,56年来全省平均入春、入夏初日分别提前2.8天、1.6天,入秋、入冬初日分别推后4天、6.1天。从持续时间上看,56年来湖北省冬季持续时间平均缩短了8.9天,夏季延长了6.3天,秋季延长2天,春季无变化。

  陈正洪说,这样的规律适用于湖南、河南、安徽等华中省份以及全国其他区域,与湖北的气候季节变化趋势一致,这些地方同样表现出春、夏季提前,秋、冬季延迟,夏季延长、冬季缩短等特征。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气候季节改变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分析,从理论上看,气候季节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气温升高意味着温度曲线整体向上抬升,导致10摄氏度以下区域减少,22摄氏度以上区域增加,在实践中这些变化即表现为下半年入秋、入冬明显推迟,上半年入春、入夏略有提前,夏季延长、冬季缩短。

  在研究中,专家们还发现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加速气温上升,大中城市汇聚的地区季节初日和持续时间变化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拥有武汉、荆州的湖北中东部比西部山区气候季节变化更明显,武汉入春初日提前了9.7天,比该省的平均入春时间提早5.9天;荆州入秋初日则推后了15天,比该省的平均入秋时间推后了11天。

  陈正洪说,城市热岛效应是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衍生物,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这些人工构筑物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比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再加上人工热源、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大气污染以及城市绿地、水体的减少均引起了城市大气进一步升温,使城市气温高于周边,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气候季节改变的影响潜移默化

  气候季节的改变,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从农事安排、作物生长到交通出行、穿衣保健、节令商品销售,甚至老百姓季节病的发生规律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认为,夏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最为明显。过去,一张纸扇即可度夏,现在为降低室内温度,老百姓在家里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来消暑,这些电器在运转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反过来又成为新的人工热源,导致城市温度进一步上升。

  冬季缩短的影响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来。比如武汉市商场内冬季服装打折时间明显提前,从过去的1月提前到现在的11月。同时,近年的暖冬造成虫卵、病菌越冬存活,来年病虫害趋重发生。综合农业部门提供的信息,近年来由于暖冬,长江中下游的病虫害发生有加重的现象,比如2006年、2007年发生稻飞虱灾情,稻田成片倒伏,有关专家即认为与前一年度冬季温度偏高,幼虫虫卵大量存活下来有关。

  陈正洪说,可以预想,未来受气候季节变化影响,人们生活的变化还会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观赏景物的时间改变,以武汉大学的樱花开放时间为例,近10年来开花时间已经出现提早趋势,而且樱花花期也在变长,尤其2004年本应在春季盛开的樱花2月26日即开放,比正常的开花时间提早半个多月。同时,今后农作物、树木生长季延长,生长区域也可能出现北移,复种指数提高。

  人人节能调节城市季节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季节变化已经成为大趋势,从宏观上看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减缓其影响,从微观上分析则需要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季节。

  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家可以做到的包括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能;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推进“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同时,打造环市水系,在城市大气循环过程中发挥二次降温的作用,调节市区气候。

  与此同时,季节变化对能源保障、人体健康有利有弊,相关部门也要趋利避害适应新变化。特别要做好夏季的能源储备,有效保障居民用电、用水,积极预防夏季高温中暑以及脑梗塞、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安全度过变长的夏日。由于冬季缩短,可以适当减少集中供热或使用家用取暖器的时间,看天节能,同时及时开展杀灭病菌活动,对垃圾集中处理,保证广大居民身体健康。

  陈正洪说,相关部门还应做好前期的基础性研究与监测工作。由于季节变化对农业影响最大,气象和农业部门要密切合作进行联合监测,关注每个季节的变化动态及对农业的影响,并开展适应对策研究,如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延长了的生长季节,加大防治病虫害的力度。

  【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