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气候问题有望成奥巴马外交重头戏

气候问题有望成奥巴马外交重头戏

时间:2008-12-29 08:55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核心提示】当下的金融危机和油价大跌,让本来充满希望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未知数,然而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出现,为历经十多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带来了曙光。

  21世纪资源环境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全球资源短缺危机和冲突,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地球气候系统。2007年12月的“巴厘岛路线图”提及了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都要有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而2009年必须完成后京都减排安排。当下的金融危机和油价大跌,让本来充满希望的气候变化谈判充满了未知数,然而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出现为历经十多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带来了曙光。

  布什弃、奥巴马取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在新书《又热又平又挤的世界》中指出,美国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一场绿色革命势在必行,它或许能使美国获得新生。未来,奥巴马政府将从三个方面改变小布什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

  首先是把气候变化和美国能源独立性联系起来,强调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于美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影响。而奥巴马早在竞选之初就提出了“绿色能源”计划,他表示政府向风力发电和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投入巨资,这恰恰是促使美国经济复苏所必需的。

  其次,改变美国在环保问题上“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负面形象,准备切实作出和履行减排承诺。奥巴马公开表示,到2020年,美国将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80%,此外美国将把新能源比重提高到30%。奥巴马还计划每年拿出150亿美元大举投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并且举全国之力构建美国的低碳经济领袖地位。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表示绝不会因为一时短期经济利益而放弃地球的未来,他声称,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帮助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

  第三,奥巴马新政府将在气候变化问题方面重新回归到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多边主义轨道上来。在当选后不久,奥巴马就给主要大国领导人打电话,在与欧洲、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讲话中气候变化是重要话题。他告诉欧盟领导人他的任期会为美国的气候变化领导地位掀开新的篇章,并坚决回归到被小布什摈弃的《京都议定书框架》中来。

  外交智库热炒气候变化

  奥巴马在竞选演讲中说:“等我成为美国总统后,任何希望鼓励清洁能源的州长将在白宫拥有一个伙伴;任何愿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的公司将在华盛顿拥有朋友;任何愿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将在美国获得一位盟友。”

  伴随着奥巴马的竞选成功,美国主要外交智库也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美国外交和安全的重点议题。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军事咨询委员会的《国家安全与气候变化威胁》、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后果降临的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对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含义》、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份行动纲领》、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关于气候变化安全报告等,都为奥巴马新政府气候变化外交转型提供了智力基础。

  美国外交智库的主要观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超过恐怖主义,长期来看其影响超过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国家安全和能源依赖是相互影响的全球性挑战,能源和气候变化是美国的重要外交议题;美国应该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混乱和灾难;美国应该把气候变化纳入对外援助战略中。

  中国或成全球压力焦点

  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是国际气候谈判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该集团包括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目前美国以全世界4%的人口排放将近25%的温室气体,为世界能源最大的消耗者和环境破坏者,因此在全球气候政策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奥巴马告诉即将赴波兰波兹南参加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美国代表团,此次美国的责任重大,他的总统任期将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掀开新的一页。由此看出,奥巴马政府将会不遗余力地争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主导权,把气候变化的主导权从欧盟手中夺回来。

  奥巴马说,他就任总统之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将再次积极投身有关谈判,以有助于把世界带入一个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尽管奥巴马新政府对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进程具有关键性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发达国家内部团结,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继续出现分化现象,另一方面将会面临着骤然增加环境保护压力。美欧国际气候博弈的基本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动,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压力的焦点,对此,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并妥善应对。

  总而言之,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现有能源资源格局的改造或者新型低碳经济的建设,这一切需要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否成为环境能源领域的利益攸关者。人们期待着奥巴马政府切实和新兴发展中大国合作,共同协调设计全球气候变化机制以及为人类未来发展确定方向;切实在技术转移和资金机制方面做出努力以援助发展中国家;切实考虑中国印度等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创造协同减排而构筑多赢合作的新篇章!

  (作者: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