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禽流感与人流感有何异同?
【核心提示】本文从生物专家、医学专家和气候专家的角度分析了禽流感与人流感的异同,对影响禽流感传播流行的内因和外因作了生动的解析。
生物专家:为什么“鸡瘟”比感冒更可怕
禽流感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很严重。
如相比曾引起全球恐慌的非典,其患者死亡率只在17%左右,但人患禽流感的死亡率却在60%左右。
其次,禽流感可能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一旦爆发,禽流感可能会像“1918年流感”一样形成全球性的大流行。在那次大流行中,全世界死亡的人数大约有三千万。
这篇文章,我想说说禽流感是否值得我们重视,以及它会否像“Y2K”(Year 2000缩写,千禧危机、千年虫、千年问题)一样成为一场虚惊?
禽流感和人流感的异同
禽流感是一种通常说的“鸡瘟”,人流感则是一种常见的感冒。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共同处是:他们都由流感病毒引起。
其次,区别为:禽流感病毒有许多种,“H5N1”只是其中一种亚型,同时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传给人,连传给其它非禽(鸟类)动物都很难得;而常见的人流感病毒每年都流行,绝大多数经过一两周的自然病程后即能痊愈(除了抵抗力很弱的老人或儿童可能有病重以外)。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这次的“H5N1”病毒变得这么可怕?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医学常识。
通常,患者死亡率高与病毒传播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对这个病毒缺乏免疫力。如果人对一个感染源有免疫力(或者常说得抵抗力),那么感染就不可怕。
这就好比战争时期的防御能力一样,如果我们国力强盛,军备充足,武器先进,我们就有信心抗击任何入侵者。可是,如果入侵者掌握了一种秘密武器,能躲避我们的卫星和雷达等监测防御体系,迅速对我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进行致命攻击,并在我们还没有时间组织有效反击以前就取得绝对控制权,问题就变得很严重。
可以说,“H5N1”就是那种具有秘密武器的病毒。所谓秘密,即在于它的“奇”。
其次,人对病毒的免疫力是通过和病毒“交战”后获得的。通常,对我们还没有交战(感染)过的病原体,我们都没有免疫力。
我们能抗拒一般的流感病毒,是因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流行过。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很可能就是前几年流行病毒的变种。虽然这些病毒有了改变,但我们的免疫系统还能识别它,对它们有一定抵抗能力。所以,即使我们得了感冒,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也会产生出抗体,在与病毒打一场"抗侵略“战争后,一般一星期左右即能宣布抗战胜利。
但是,“H5N1”却从来没有在人群中流行过。
也就是说,我们对“H5N1”没有抵抗力,因此“H5N1”可以出奇制胜。
全球大流行未发生的根本原因
1997年开始,“H5N1”在香港等地出现,并不断有人患病、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为止,全世界有371人被感染,235人死亡。因此,每个流感季节都会有人提出警告说全球大流行要开始了。可是,每年都喊“狼来了”就不见它真的的流行起来。于是,人们开始怀疑——“狼,真的会来吗?”
喊“狼来了”的根据是,狼的确来过,而且吃过人。我们知道,近代史上,有过三次流感的全球流行:分别是: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那次。而大约每二十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大的流感流行。最后一次,距现在已有39年。从时间上算,它是该来了。
而种种迹象也表明,狼真的要来。因为“H5N1”这几年在禽类中一直流行,且其狠毒性也已得到证实:它已经夺去几百人的性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阻碍它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狼冲下山前要做哪些准备)?
按照我的理解,实际上把病毒比做狼并不很贴切,因为狼吃猎物的目的是为饱肚子,而病毒感染宿主的目的并非杀生,而是为“借腹怀胎”,即借宿主的细胞繁殖更多病毒。过早把宿主杀死,病毒也就失去了繁衍后代的机会,对它来说不合算,因为一个“成功”的病毒是能迅速繁殖的病毒。
从这个角度讲能回答上述问题,即现在的“H5N1”禽流感病毒实际上还不算成功,因为它能感染人,但它“过早”地把人杀死,未能达到继续传播的目的。另外,“H5N1”也还未获得“借用人体细胞进行跳跃传播”(人传人)的能力。一个人生病,他身上的病毒还不能高效传给其它人。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人传人的能力,病毒还需进行“遗传再造”,通过突变(遗传物质的随机变化)获得这个能力。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是寄生在禽类的肠道系统的,但到了人类,这些病毒就要获得在呼吸道生存及繁衍的能力。
病毒突变或许能帮助这些病毒获得上述能力,而突变确实也一直都在不停发生。但突变对病毒来说却不都是好事,因为绝大多数的突变会降低病毒的生存能力。
其次,突变或许能不断给病毒提供一些独特“技能”,但这种技能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用。
如假设,有一只带有“H5N1”病毒的鸡。这个“H5N1”病毒进入鸡体内后繁衍出了许多后代,其中一个病毒后代发生突变,使它可以在人体内生存并繁殖。可是,这只鸡在有机会接触到人以前就死了。那么,这个有“人传人”超级功能的病毒,也就随着它宿主的死亡而自我灭亡。
也就是说,突变是必然的,不过产生出的突变是否被“选择”则属偶然。
而正是因为这个偶然因素,科学家们才没有办法准确预测到底什么时候全球大流行才会真正发生。
应对方案诊断为先
如果没有任何人为的防范措施,一旦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人传人)将非常可怕。好在我们已预先知道: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尚有时间准备,制定好各种应对方案。
据我所知,仅2008年,美国就拨款了十二亿美金用来预防禽流感,其中8.7亿用于疫苗的研发。不过,这些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艾滋病疫苗经过二十多年努力还没有成功),而抗病毒的特效药也很有限,已研发出来的药物还要在发病后马上就吃才有效。
其实,最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快速、准确的诊断。道理很简单,阻断人传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和病人接触的机会。理想的办法是能迅速判定有感冒症状的病人得的是否是禽流感。如果是,则在他传给更多人前就隔离起来。
但这一招要实际运作,却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光靠病人的临床症状不能确定他得的就是禽流感。因为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导致和禽流感类似临床症状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有几十种,医生在最初接触病人时没有理由根据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就把病人隔离起来。如果那样做,就是对人权的无理侵犯;而一般通过对细菌或病毒进行培养的诊断方法需要几天的时间,那么最佳隔离病人的机会也就错过了。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们已研发出了新的可快速诊断的技术和方法,即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知道病人得的是禽流感(或其它)感染。这就给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争取到了机会。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想说中国在禽流感快速诊断方面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这也许能给我们一点点宽慰。不过,我们没有掉以轻心的理由,因为“狼”还在野外徘徊,它总是要来的。
(本文原文发稿时间:2008年3月)
【作者简介】
韩健博士,美国哈森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1991年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临床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专科医生执照。
医学专家: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 天气冷更易传播
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因此,降温所带来的寒冷天气对于禽流感病毒而言,显然是个利好消息,而人们防治禽流感的难度则大大增加了。
原因有三:
首先,禽流感病毒与普通的流感病毒一样,同属一个大家庭,都是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患病禽类的口腔分泌物和粪便,大量的微小病毒颗粒散布在其中,非常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飘扬进行传播。而众所周知,寒冷天气往往比较干燥,容易起大风,这样一来,显然对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禽流感病毒有个特点,即怕热不怕冷。有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2摄氏度水中可存活4天,在0摄氏度水中可存活30天以上,在粪便中可存活30—50天。
最后,寒冷的冬日里,许多人都喜欢门窗紧闭、在室内活动,这样一来,一旦封闭的室内有了病毒,就极易传播给其他人,带来相互感染。
气候专家:气候变暖可能助长禽流感
在07年2月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气候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各种新生疾病“难辞其咎”。由于候鸟已成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媒,它们的生活习性与气候息息相关。科学家需要建立一个气候变化引起病媒活动范围的系统,通过了解病媒范围来预知疾病的威胁程度。
防止提示:吃涮火锅一定要把肉片煮熟
有关专家提醒说,冬日里大家更要绷好防范禽流感的弦,特别要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是保证室内通风。
其次是注意防寒保暖。
再次是出现感冒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特别是高热或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症状的人,更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最后是注意日常卫生。鸡蛋、鸡肉等禽类制品不要放在家中的冰箱中,不要与熟食混放。做饭时要坚持生熟分开,平时食用禽类制品一定要高温煮透。吃火锅时,一定要注意将生肉片煮熟后再吃。虽然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里也要煮2分钟,才能灭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