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冷害及其防御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的最南方,每年的4月至9月属于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炎热多雨;10月至次年3月属于东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是华南地区冷害发生的主要季节。
冻害和寒害
在有强冷空气入侵时,华南最低温度降低到0℃或0℃以下时,对植物会造成伤害,这种伤害叫做冻害,一般分为越冬冻害和霜冻害两种;但有时温度虽然没有降低到0℃以下,却对热带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灾害叫做寒害,主要发生在冬季。
霜冻害及其防御
霜冻害是指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而引起植物损伤乃至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每次大范围的霜冻必然给华南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从农业上来分,华南地区的霜冻有两种,一种是有白色冰屑结晶体的白霜;另一种是地面温度到达0℃,但没有白色结晶体出现,对农作物也有很大影响,称之为黑霜,白霜和黑霜统称为霜冻,但是霜冻并不一定产生霜冻害,只有对作物产生损害的霜冻才称之为霜冻害。
每年冬半年第一场霜冻称为初霜。初霜对喜温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影响甚大,如香蕉经霜后,果皮变黑,质量下降;甘蔗经霜后,叶片干枯,蔗糖转化,冻死蔗芽,影响产量。华南北部的初霜大致出现在12月中、下旬,华南中部的初霜出现在1月上、中旬,华南南部地区偶有霜冻,初霜日期不定。
![]() |
资料图片:香蕉遭受冷害
每年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终霜对早到育秧、春种作物和果树开花结果都可以造成严重影响。华南南部由于霜冻少,所以终霜和初霜的日期很接近,有时往往既是初霜也是终霜;中部地区平均终霜期在1月下旬,北部地区在2月中旬,最晚的终霜日期可出现在4月上旬。
霜冻是华南地区晚秋至前春这段时间的主要冷害,尤其是华南的中部和南部,有霜必有损失,霜冻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霜冻多半是在寒潮过境后,晴朗微风的夜间或清晨发生,所以预防霜冻一定要掌握好时间。下面介绍几种防霜方法:
1、 熏烟法:用柴草在霜冻时燃烧生烟,可以防止霜冻。熏烟防霜的作用主要是放出烟幕笼罩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一般能使空气温度提高1-1.5℃,大面积熏烟时要注意风向,柴草堆在上风头,要多堆积一些,更重要的是掌握点火时间,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点火。
2、 浇水法:霜冻前一天将怕冻作物地块浇足水,可预防轻霜冻,因为浇过水的地块,热量和导热率都增大,夜晚降温慢,不易形成霜冻。
3、 苫盖法:小面积的瓜菜等作物,可在霜冻的前一天晚上将其苫盖,也能起到防霜作用.苫盖后热量交换少,阻挡了辐射降温,使作物免受冻害。
另外,由于冷空气的下沉作用,洼地或深谷霜冻程度要重一些,所以洼地要选种耐寒作物.还可在半坡种植高杆耐寒作物阻挡空气下沉,减轻冻害。
寒害及其防御
寒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热带作物遭低温侵袭而受的损害。主要发生于冬季。一般最低气温在10℃左右即已轻微受害,4~5℃左右将严重受害。不同作物受害症状不同,橡胶树受害后顶芽叶片嫩梢焦枯,树枝或树干爆皮流胶、干枯,根部死亡;椰子则出现叶枯、果凋甚至全株死亡。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华南地区热带作物常受寒害威胁。
![]() |
资料图片:龙眼遭冷害
热带作物寒害可因天气特点分为辐射型与平流型两类。前者是寒潮冷锋过境后,在冷高压控制下的晴朗、静风夜晚因辐射降温而造成;后者是由于冷平流强且持续时间长、气温低、风速大而造成,一般持续10~20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橡胶树会因而大量死亡。
![]() |
资料图片:主要热带作物的寒害指标
防御寒害的主要措施有选择避寒宜林地、营造防护林、采用耐寒品系等。苗圃可设置防霜棚、风障等;对小苗可搭盖防寒罩、培土;对幼树可采用包扎塑料薄膜、稻草防寒筒以及主秆基部培土、修枝和树脚涂封等措施。
相关链接>>
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