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今冬北方降雪少是否气候变暖作祟?

今冬北方降雪少是否气候变暖作祟?

时间:2009-02-04 08:51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入冬以来北方大部地区雨雪偏少

  入冬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难觅雨雪行踪,专家解读,主要原因为暖湿气流不活跃。

  统计显示,华北、西北、黄淮及江淮大部份地区降水量较同期减少5-9成,有些地区超过70天没有雨雪记录,直接导致河南等地出现旱情。中央气象台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显示,虽然北方地区会有降水过程,但干旱天气难以缓解。

  2月京城是否下雪仍是未知数

  北方大部地区雨雪少,北京可谓是个典型。截至目前,北京入冬以来的降水可以说是吝啬到了极至,雨雪少而又少。立春后,也就意味着隆冬气候即将离去,但京城依旧没有雨雪的踪影,在这冬季的尾声,北京是否会有雨雪光临给我们带来惊喜?

  2月3日,中国天气网编辑刘郡就此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进行了访谈。专家表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北京仍旧无缘雨雪,立春已到,人们难觅“飞雪迎春到”的景象。

  杨贵名说,从目前的环流形势来看,2月上旬前京城降雪的可能性不大,但2月份也是降雪的多发期,很难确定今年冬天还会不会出现降雪,还需关注未来的气象预报。入冬以来北京基本上没有出现过雨雪天气,除了个别地区,如北部山区出现少量降雪,这种现象确实比较少见。

  由于降水偏少,北京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根据中央气象台以往气象资料显示,北京历史上冬天没有降雪的年份也曾经出现过。北京冬季降雪日数历来偏少,每年一般有3到4次降雪过程,但城区内的降雪常在2次左右。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很少出现大雪。

  今冬北京降雪少并不反常

  “今年冬天北京降雪特别少,是不是由气候变暖或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造成?”针对北京市民的这一疑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今冬以来,北京降雪少不是因为气候异常,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何立富介绍,今冬以来,北京出现了两次降雪,分别发生在12月10日和23日,且范围都不大。两次过程中,北京城区内均没有出现有效降雪。从今冬降雪时间来看,北京降雪并不比常年晚;从降雪量来看,北部山区偏多,而城区降雪量明显略少。

  何立富说,北京冬季的降水不单是今年少,只是今冬比常年更少了些。冬季北京主要受典型的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最直接的表现是寒冷、干燥、风大,其持续的效应便是水汽蒸发量大、空气越来越干燥。入冬以来,影响北京的冷空气虽然较频繁,但由于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湿气流不旺盛,且很难长途传输到华北地区,致使冷暖空气难以有效汇合,北京冬季降水偏少在所难免。

  何立富称,全球气候变暖只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的大背景。气候变暖背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较为多见,但对于某一特定地区天气的异常变化则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简单地把常态的天气现象都扣上“气候变暖”的帽子。

  何立富指出,今冬北京降雪偏少尚属正常,并非气候异常,东亚地区上空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和调整,都会引发某一时段天气的改变。北京的冬季,在3个月的时间里通常只有不到10天有雪,北京冬季出现降雪本来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何立富说,北京降雪容易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出现。就是北京连续性降雪出现的概率较大,这主要是前次降雪结束后,空气湿度较大,水汽较充沛,容易产生持续降雪。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年北京有连续降雪天气发生,往往会导致该年降雪多于常年。北京降雪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多个苛刻的条件。

  相关链接

  专家针对市民“不下雪”的四个猜想进行释疑(节选自《北京晚报》)

  猜想1:正月十五下雪有戏吗?

  大年初六,门头沟某家滑雪场里,李蒙与几个朋友滑得起劲,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滑雪场边的山都是光秃秃一片,“想照张雪景都不行,滑道外面一点雪都没有,一看就是人工的。”

  在不少老百姓的观念里,下雪与过年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少了雪花,年味也变淡了不少,无雪的冬天,能否在元宵节弥补一下大家的遗憾?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这样的愿望恐怕也很难实现,从目前的资料情况分析看,未来十天左右,也就是元宵节期间下雪的可能性很小。

  “但我们也不能说一点希望都没有。”北京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很快,也有可能出现变化,但从整个环流背景来看,南方的水汽很难到达北京。而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有可能会出现少量的降水,“但降雪想要来到北京,恐怕还很难实现。”

  猜想2:气象干预的“后遗症”?

  “奥运开幕式打了一千多发火箭消雨,不会把一年的雨都消掉了吧?”部分网友质疑,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天气,是否会对整体气候产生“后遗症”。对于这样的疑问,孙继松表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所能做的干预作用极其微小,不可能对长期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实际上每次下雨,我们基本都会进行增雨操作。”孙继松介绍,由于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基本上一年四季每次降水过程,相关部门都会进行增雨作业,而降雪过程也不例外,如果有雪,也会采取人工“增雪”措施。据媒体报道,2月1日至2月2日,河南省洛阳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便抓住弱冷空气过境的时机,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不过要天上有水,我们才有办法让它尽可能降到地面。”

  猜想3:三峡工程是极端天气源头?

  重庆干旱、南方冰雨雪、无雪之冬……近几年,“极端天气”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而这些极端天气出现的时间与三峡大坝建成时间的巧合,也让不少人怀疑三峡大坝才是极端天气的源头。

  “三峡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从科学的角度讲,三峡导致极端天气的说法没有根据。”气候变化往往涉及方圆几千公里的区域,而与这样的气候背景相比,孙继松形容三峡只能算是一个小“水坑”,而多出这样一个“水坑”,也很难对整体气候有任何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气候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会造成极端天气的增加。”随着全球性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正在增加,不过全球性变暖如何影响极端天气的出现,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猜想4:北京今夏会不会大旱?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大寒小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一句句具有诗意的民间谚语背后,是否暗藏着科学道理?

  “民间谚语更类似于统计学的归纳,有一些有一定的道理,”孙继松表示,民间谚语中的预测并不一定正确,冬季干旱并不意味着夏季会持续干旱。“某一天的天气与几个月后某一天的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过缺少降雪,将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越冬作物的生长,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说,冬季不下雪,确实会对农业产生一定影响。”无雪之冬除了少些年味外,缺雪也会引起不少问题的发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降水量少将使人居环境更加恶劣,并且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尽管冬季变暖能够缩短供暖的时间和减少相关的支出,但是其弊还是大于其利。”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