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历史上首年冬季无雪 干旱严重
中国天气网讯 昨天(5日)上午,河北省气象台和石家庄市气象台先后发布干旱橙色预警,干旱预警信息的发布显示了河北严重的干旱程度。
昨日9时、10时,河北省、石家庄市气象台先后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指出石家庄等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自去年11月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显著偏高,出现了建气象站以来罕见的秋冬季旱情。
石家庄市降水少气温高 历史上首年冬季无雪
自去年10月24日以后,石家庄市大部分县(市)均无有效降水,仅栾城和赵县有1毫米左右的降水。市区及大部分县(市)无降水日数超过100天,全区平均降水量仅有0.2毫米。这是建站以来同期最少的降水量,常年石家庄市降水量一般在18.7毫米左右。相比之下,缺少18.5毫米的降水。据市气象台统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份,市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8~2.4℃。
石家庄市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冬季无雪的现象。“冬季无雪,与太行山的焚风效应有一定关系。”石家庄市气象台台长王丽荣解释,降雪一般需要上升的气流,而气流遭遇太行山东麓过坡后,形成的是下降气流。下降气流的作用是增温减湿,使得空气干燥,暖湿气流难以活跃。
预警级别仅次于特大干旱
干旱橙色预警的级别,仅次于发生特大干旱发的一级红色预警。橙色预警的标准是,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红色预警信号指的是,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据目前气象台统计的遥感数据统计,石家庄市的平原地区干旱程度相对轻一些,西部的山区县(市)较为严重,例如平山、元氏、赞皇、井陉、行唐、灵寿等地出现了重旱。
为何人工增雨迟迟未行
“目前,石家庄市旱情严重,人工增雨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但人工增雨是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配合的。”王丽荣说,全省开展的人工增雨主要是火箭和飞机两种方式的人工增雨作业。无论哪种作业,都需要适宜的天气作为前提条件,“如果天气一片晴朗,那根本没有人工增雨的可能。”相对于火箭作业,飞机作业的特点是范围广,效果好。但是飞机作业对天气的要求极为苛刻,“云层含水量要高并且温度要适宜。如果今天天气比较阴,但可能会出现雷阵雨天气,飞机就不能起飞,因为这种天气使得云层中含电量大,飞机易受电击。”
目前石家庄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在密切观察天气形势,将抓住有利天气条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