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零排放”科考站落户南极
![]() |
位于南极洲东部的“伊丽莎白公主”极地考察站。(图片来源:新华网)
![]() |
2月15日,南极洲东部,“伊丽莎白公主”极地考察站项目主管阿兰·于贝尔介绍考察站的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网)
2月15日,世界首个“零排放”的极地科考站“伊丽莎白公主”站在南极建立。这座由比利时政府授权修建的考察站以比利时国王孙女伊丽莎白公主的名字命名,历时两年而建成。科考站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因为它的建立证明非传统性能源在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也是切实可行的。
“伊丽莎白公主”站(Princess Elisabeth station)的先锋考察队员表示,如果南极洲的科考站仅依靠风能和太阳能就可运行,就可以中止持怀疑态度者对清洁能源是否可靠的争论。
在科考站落成典礼上,该站项目总监Alain Hubert向路透社的记者表示“如果我们在南极洲都能建立这样一个站,更别提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了。我们有能力、有技术、有知识去改变这个世界。”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促使各国政府寻找可替代能源。尽管在设计安装过程中遇到了极端低温和冬季极夜等恶劣条件,可再生能源在南极取得了成功。风能甚至太阳能越来越常用——南极半岛的太阳能板一年中收集的太阳能和欧洲某些地区是一样的。
为了将在科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伊丽莎白公主”站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科考站内部的电器和电脑等设备采用节能设计;科考站的墙壁还使用40厘米厚的塑料材料,内外两侧包覆松木面板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另外,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也将回收处理。考察站使用微生物体和分解技术可使洗澡水和冲厕水循环使用5次。
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科学家预测越来越高的温度可能加速南极冰层——全球最大的淡水储存地的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并且改变海岸线的分布。如果南极的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7厘米。这会影响生活在沿海低洼地区的1460万人口。这些地区海拔只比海平面高出不到1米。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副主席Jean-Pascal van Ypersele表示如果到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减排量达不到目前排放量的50—85%,将会是一场大灾难。(编译自路透社网站)
浏览更多气候变化新闻,请点击气候变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