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奥巴马的“气候女军师”之三
【核心提示】此文为《走近奥巴马的“气候女军师”》系列分析报道连载三,主要内容是介绍卢布琴科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卢布琴科目前正领导着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西海岸的海洋生态系统。卢布琴科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实地研究证明,由于受累于气候变化,海洋中的“死区”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 |
死亡海域形成原因:赤道风驱动上升流,深海喷出高营养的冷水,致使海面缺氧。
“死亡海域”是指鱼类大量死亡的海区。墨西哥湾也曾出现过“死亡区域”,形成原因是农用肥料排入密西西比河,使水体富营养化。而美国沿海海域出现低氧区的原因则与气候变暖有关,大风促使海洋形成上升洋流,把深海中富含养分但低氧的水体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死亡分解又消耗氧气。这样,海面形成低氧区,导致大量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卢布琴科的研究团队2007年7月发现了第一例缺氧大陆架,在2002到2007年6年间,发生了6次这样的事件。其中,2006年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达4个月之久。据水下调查,Perpetua珊瑚礁海域(50米深,离海岸1公里),2000年海水含氧量正常;2002年开始缺氧;2006年已经严重缺氧。水下调查拍到的影像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 |
2000年,海水含氧量正常。(水下影像)
![]() |
2002年,开始缺氧。(水下影像)
![]() |
2006年,严重缺氧,蟹类大量死亡。(水下影像)
这项研究巧妙地将与气候变化最直接联系的大气环流与海洋生态状况联系到一起,也揭示了全球五大圈层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理念,卢布琴科教授将这些最新研究及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主要驱动力就是她的“一切都要转化为行动”的思考。
卢布琴科研究团队关于海水缺氧研究的一些结论包括:
1)沿海大风出现的时机和强度可能能够改变美国一些沿海地区丰富的海岸生态系统,而要恢复到原状则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2)在不同的年份和地点,这些异常现象也不同;
3)海洋生态系统的这些变化,在过去6年中是前所未有的;
4)虽然目前的研究给出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即海洋环流和沿海大风;但是否存在其它原因尚不清楚。
面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的改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适应这种变化;
3)管理人类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卢布琴科认为,将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可以考虑以下的步骤:
1)减少可控的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包括:减少化肥和其它化学品的污染、保守的管理渔业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
2)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建立联网的海岸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和保护沿海栖息地;
3)投资海洋科研、监测和公众教育。
【作者:叶海英 贾朋群(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走近奥巴马的“气候女军师”之一
走近奥巴马的“气候女军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