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暖冬再现 珍禽黑鹳居留当地越冬
黑鹳,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学家眼中,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候鸟,冬季一般会迁徙较为温暖的长江流域越冬。但是近年来,在山西省东北部的灵丘县,黑鹳由夏候鸟变成了留鸟,冬季不再向南迁徙,而是留在当地。
3月的灵丘,乍暖还寒。虽然阳光明媚,但地面的冰雪依然没有完全消融。春风拂面,寒意未尽。黑白相间、姿态高雅的黑鹳或在河渠中觅食,或在天空中翱翔,一副悠然惬意的神态。而此时此刻,生活在亚洲大陆其他地区的同类,大都数还在鄱阳湖等江南地区越冬。
![]() |
天气变暖,黑鹳留在山西过冬。
![]() |
天气变暖,黑鹳冬季不再向南迁徙。
野生状态下,黑鹳在全世界只分布有2000只左右,堪称鸟类中的大熊猫。而仅在灵丘县城附近的湿地中,一下就能看到了12只,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专家认为,造成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短缺,而不是寒冷的天气本身。近年黑鹳在灵丘保护区变为留鸟,主要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小气候的影响。
去年冬天,山西气温一直持续偏高,暖冬现象非常明显。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0.8℃,比累年平均值偏高3.6℃,是197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而灵丘县自90年代以后,冬季最低气温逐年升高。2008-2009年冬季的最低气温(-20.9℃)相比历史最低气温(1978年的-28.1℃)升高了7.2℃,寒冷天气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
受暖冬和地形造成的小气候影响,灵丘县部分河段冬季不至于完全封冻,河渠沟塘里的小鱼小虾,为黑鹳越冬提供了足够的食源。使得这些珍贵的候鸟,能够在山西灵丘县安然度过漫漫寒冬。(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 李峥)
【黑鹳】
国家l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00cm。上体从头至尾包括翼羽呈黑褐色,有金属紫绿色光,颏、喉至上胸为黑褐色,下体余部纯白色。虹膜为褐色或黑色,嘴、围眼裸区、腿及脚均朱红色。幼鸟的头、颈及上胸均为褐色,颈及上胸羽端棕褐色,呈点斑状,翼羽及尾微缀以淡棕色,胸腹中央微沾棕色,嘴及脚为褐灰色。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山西),或在绿洲湿地高大的胡杨树上营巢(新疆塔里木河中游),有沿用旧巢的习性。食物主要是鱼类,如鲫鱼和条鳅,约占80%一90%,其次为蛙,也食蝼蛄、蟋蟀、龙虱等昆虫,蛇和甲壳动物。
相关阅读<<
成群白天鹅飞临山西平陆黄河湿地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