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和机动车:五环线外的环保博弈
从2009年5月1时0时起,北京对所有没取得机动车排放合格证和环保合格标志的进京机动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除外)一律劝返。
![]() |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詹璐/摄)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北京市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360万辆。”这个新的规定,是首都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做的又一次努力。
机动车产生的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曾有专家表示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到了40%到50%。而这其中,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黄标车又是带来排放污染的“最大功臣”,在北京,占10%的黄标车的污染排放量大约占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量的50%。
![]() |
治理大城市的尾气排放问题,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环保难题(来源:天山网)
因为在过去还没有这么高的环保要求,黄标车大多是1995年以前领取牌证的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技术落后,达不到现在执行的国Ⅰ、国Ⅱ、国Ⅲ、和国Ⅳ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李昆生介绍说这是由当时的生产水平决定的,每一个阶段对排放有不同的要求,新车会达到新的标准,但老车达到的还是当初老的标准。
对于黄标车环保部门采取了限行和补贴以促进其淘汰的措施。从2003年开始,黄标车禁止在北京二环路内行驶。从2009年1月1日起,黄标车禁止在五环路内行驶;10月1日起,黄标车禁止在六环路内行驶。“黄标车都是24小时限行的,五环六环路不让跑了,这些车的车主就要选择转出或淘汰了,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黄标车的更新换代。”
“北京现在的二级天数是70%左右。”二级天气在空气质量中相当于良的级别,即空气质量较好,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不易造成空气污染。“70%确实是一个不太高的比例。”但北京市的机动车现在按照平均每天1000多辆的速度在增长,给排放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机动车的总体排放水平保持了持平,“尽管车辆在增长,但标准也在逐渐加严,老旧车辆在逐步淘汰,一辆老车相当于国Ⅳ的20多辆车,淘汰一辆就能腾出空间来”。
![]() |
左为激光遥感检测车,车辆正经过马路上的测试仪(图片提供:北京市环保局宣传处 赵承义/摄)
除了每年的机动车年检,从2008年起,北京市还投入了20多辆激光遥感检测车,每0.7秒就能检测出一辆汽车尾气排放的情况。这种检测车的一大好处就是不影响车辆在路上行驶,只要车辆经过路两边的测试仪,该车的车牌号和尾气排放是否合格就会在检测车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李昆生说,随着机动车总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水平并没有进一步恶化,“这已经是很大的成果”。
在刚刚结束的4月,北京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共计23天,创下了2000年以来同期的最高记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