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又逢一年“三夏” 气象服务导航麦收

又逢一年“三夏” 气象服务导航麦收

时间:2009-05-27 16:35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连线专家: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副主任 毛留喜

  中国天气网讯 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我国就进入了“三夏”时期。所谓“三夏”,就是夏收、夏种、夏管,农民朋友初夏季节最忙的时候。目前,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已开始收获。中央气象台预报,5月27-28日,西北东南部、汉水流域、黄淮西部、江淮西部等地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普遍将达中到大雨级别,部分地区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对陕西、重庆、湖北、河南、山西等省市夏收有一定影响。

  部分地区降雨影响夏收

  国家气象中心农气室主任毛留喜告诉记者,截至5月25日,全国已收冬小麦3670万亩,完成应收面积的11%。西南地区已收获87%,其中云南冬小麦已收获完毕,四川收获90%,重庆收获85%,贵州收获50%;湖北收获30%;目前,陕西、河南、安徽等地也已开始收获。其中河南、湖北地区的夏收时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前,陕西地区略偏晚。

  河南:

  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5月26日在驻马店启动了今年的全国小麦跨区机收,随后,河南省小麦将由南向北进入大面积收割期,400万台农机将开进麦收“战场”。

  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而小麦产量更是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7日下午到28日河南省自西向东将出现一次降水过程,局部伴有雷电、短时大风、冰雹(山区)等强对流天气,因此,抓住有利时机收割显得至关重要。

  江苏:

  截止5月25日,江苏省油菜收获近2成,小麦尚未收获。未来三天天气条件有利夏熟作物的最后成熟,有利于夏收工作的开展,5月28日、29日江苏省主要以多云转阴天气为主,农民朋友应做好油菜的收获工作,同时加强小麦的后期管理,并做好小麦收获的准备。

  陕西:

  目前,陕北南部、关中西部冬小麦处于灌浆期,关中东部和陕南浅山丘陵地区处于乳熟期,陕南的安康和汉中的大部进入收割洪期,商洛的局部、关中的渭南市旱塬、西安市的局地冬小麦已经开始收割。

  27~28日,陕西主麦区有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主要分布在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和陕南地区。降水增加了土壤有效含水量,陕北北部因降水量太少,旱情仍持续发展。陕北南部、关中气温正常,日照较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利于陕北南部小麦灌浆、关中乳熟期小麦。陕南麦收区主要以小到中雨和阴天为主,对成熟的油菜和小麦的收获和晾晒有部分影响。

  山西:

  山西省2008-2009年度冬小麦播种面积大约为1080万亩,截止5月25日,山西省部分旱地冬小麦已收获5.9万亩,其他地区冬小麦尚未开始收获。

  预计27日到28日山西省南部麦收区将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可能会对部分地区的收获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对其他地区处于灌浆期的冬小麦生长影响不大。预计6月麦收期,山西省的降水量比常年略偏多,多阵性降水,不会出现连阴雨。

  干热风危害夏收

  毛主任在采访中提到,干热风是影响夏收的一大灾害天气。干热风常发生的时节,正是我国北方小麦灌浆时期,碰上干热风,麦穗会被烤得不能灌浆,提前“枯熟”、麦粒干瘪,粒重下降,导致严重减产。5月23-24日,京津、河北、山东北部等冬麦区就出现干热风天气,但由于大部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对冬小麦灌浆影响较轻。

  我国许多地区在6月份都将陆续迎来成熟收获期,像是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山东、甘肃等地。根据目前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和近期天气条件,西南地区夏收时间与常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前,预计北方冬麦区大部夏收时间基本接近常年,而甘肃、西北地区等地略偏晚,专家提醒一定要防范干热风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计27-28日降水过程结束后,麦区将出现持续几天的晴好天气,十分有利于麦收区掀起麦收高潮,建议进入收获期的各地抓紧晴好天气,全力以赴抢收抢打。此外,已收获了大部分的地区应根据天气条件做好冬小麦收获扫尾工作,及时晾晒,颗粒归仓。

  应对天气夏管迎丰收

  麦收进节,农民最怕的就是下雨。毛主任表示,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盛期,也是需水高峰期,需要充足的水肥供应,墒情不足对灌浆不利,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农民朋友抓住28-29日降水过程进行有效蓄水,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雷雨天气造成小麦倒伏而影响产量,另外,雷电天气发生时尽量不要在田间作业以防发生雷击事故。近期未浇水、墒情不足地块,应尽快进行水肥管理,从现在至收获仅一个月时间,应视雨情和墒情及时浇水,满足小麦灌浆所需水分,为丰产丰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可根据墒情、苗情,采用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喷灌等,防范干热风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对于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等地正处于灌浆乳熟期的麦区,在本轮降水和冷空气过程结束后,本月底至下月初可能将再次出现干热风天气。蒸发加大,会使得麦区土壤墒情下降较快,对小麦灌浆明显不利。

  己存在不同程度干旱的黑龙江大部、吉林西部一带,未来几天仍无明显的降雨天气,气温持续偏高。因此,应加强抗旱和保墒防旱工作,及时查苗、补苗,并挖掘水源,适时灌溉,确保春播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和保证水稻适时移栽。(采写:刘珺)

  科普知识:

  干热风:

  初夏季节,我国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热、低湿的风,这就是干热风,也叫“热风”、“火风”、“干旱风”。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强烈的干热风,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

  干热风的危害程度,还与干热风出现前几天的天气状况有关。如雨后骤晴,紧接着出现高温低湿的燥热天气,危害较重。在干热风发生前如稍有降水,对于减轻干热风危害是有利的。从播种时间的早晚来看,晚麦容易受害。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