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气候变暖威胁中国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暖威胁中国生物多样性

时间:2009-05-31 07:47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资料图片

  日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完成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该报告称:

  气候变化扰乱生物多样性

  极端天气,比如暴雪和干旱,对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的胁迫作用。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潜移默化的危害,则更加突出。

  报告显示,近一百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暖明显,升温幅度约为0.5~0.8℃,平均增温倾向率约为0.08℃/10年(编者注:2008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已将该数字更新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

  气候变暖直接导致了气候生长期的增长。比如,中国南方、北方与青藏高原大于等于10℃的气候生长期都呈明显增长趋势,增加的速率分别为1.2天/10年、1.2天/10年和3.1天/10年。

  40年中,全国气候生长期平均增加了6.5天,青藏高原增加了12.3天。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的生物物候也出现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春季平均升温0.5℃以上的地区,春季物候期平均提前了2天,在春季平均温度上升1.0℃的地区,春季物候平均提前了3.5天;反之,在春季平均温度下降的区域,春季物候平均推迟了4天。

  观测资料还表明:中国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下游地区,春季平均温度上升,物候期相应提前;在西南地区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及华南的部分地区,春节平均温度下降,物候期有所推迟;小白杨在内蒙古地区始花期明显提前,而落叶期也明显延后。

  虎凤蝶分布变化明显

  “气候变暖,造成森林分布的变化。”观测显示,祁连山山地森林的林带下线向高海拔处上升。温度的变暖与降水的改变引起了生命地带的改变。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当前中国北方湿润森林地带比1960年有明显的向北偏移。

  植物分布变动直接影响南京的代表生物中华虎凤蝶。紫金山蝴蝶“观察者”吴琦告诉记者:“有观察者发现一百年来,一些蝴蝶的栖息地在向极地方向移动、向高海拔地区移动;气候变暖使蝴蝶提前繁殖,但与它们的寄主植物间的同步被打破了,幼虫的生存困难了,只有高处适于生存。而迁移却伴随着不能迁移者的衰亡,或一面迁移一面适应,结果便是数量锐减。”

  “这种现象在南京已经观察到了。”根据每年定期做的观测资料分析,他说,现在紫金山的虎凤蝶就往山顶迁徙。“今年,只有山顶上有卵和幼蝶。”(选摘自:2009年5月15日《金陵晚报》)

  更多阅读》》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