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感受特区雨季:大雨倾城 香港制造

感受特区雨季:大雨倾城 香港制造

时间:2009-06-22 07:19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每当下雨的时候,位于地势低处的上环海味街都会发大水

  有两句非常地道的广东俚语,用以形容“大祸临头”:“烧到埋身”及“水浸眼眉”。巧合的是,这两句都是与愈来愈反常的天气有关,传神地表达出再这样下去,香港人不是置身“火海”,就是被水淹没。

  还记得1991年“华东水灾”,当时自己还是初中二年级;那年暑假,全港市民一呼百应,群情汹涌,自发性组织不同的活动,协助受影响的灾民。电视上重复播放着的是一幕幕灾民被水围困,与灾后颓垣败瓦的境况。

  虽说这是百年一遇,但自此之后,往往只隔数年,就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水灾,破坏力同样严重。记忆中,已没有像“华东水灾”时候那种万众同心的气氛,新闻的报导也轻描淡写得多。

  

  暴雨过后,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不要以为水灾只是内地才发生。去年5月下旬至整个6月份,香港几乎每天都下着雨。当时自己正在家休养,照顾刚在5月中出生的小宝宝。灰阴阴的天,下过不停的雨,再加上仍未适应的新生活,自己的心情与沈甸甸的雨云无异。每天最盼望的是亲人下班回家或友人前来探望。住在西环的我,由于路途遥远,而且坚尼地城一带已严重水浸,自己也不好意思强求亲友的前来。唯有等待雨过天晴。

  或许,相比其它香港市民,我已经非常幸运,至少可以在家中,不用担心风吹雨打。去年6月份是有史以来,香港雨最大的一个月份,其中6月7日更被喻为“世纪黑雨”。大屿山、香港岛(特别是中环、上环、湾仔)、旺角等地,成为泽国,交通几近瘫痪。

  

  由于有山体滑坡的危险,通往机场的道路被封闭

  事后我与当时受影响的居民或商户接触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让我感觉到的是他们的无奈与无能为力。其中,与农友曾女士访谈时,她说作为农夫,她绝对不怕日晒雨淋,因为他们是靠天做人。不幸的是,天公现在随时发脾气,突然下一场暴雨,不用半小时就把她的心血彻底冲走。暴雨后又突然来4个月的持续高温,秋天又不见了,冬天的农作物基本上下不了田。

  

  暴风雨毁坏了大量农田

  暴雨是天灾,或是人祸呢?跟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访谈时,他们气愤地说政府如何不理他们的死活。每次暴雨后,政府都说要进行渠务改善工程,但往往一等几个月,再等已到下一次暴雨,每户居民至少损失几十万,甚至被逼搬迁。最提心吊胆的,是不知道下次暴雨来之前,能否赶得及逃生。雨势来得实在太急,如果是半夜突袭,居民随时被溺死。

  眼睁睁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与快收成的农作物被冲走,每天过着忧心忡忡的生活,虽说没人能“呼风唤雨”,叫停暴雨,但市民除了自求多福外,政府就能逃之夭夭了吗?

  

  由于暴雨和下水道被垃圾阻塞,逸东,东涌的道路交通基本瘫痪

  香港天文台预测,气候变化下,香港与世界其它地方无异,气温将会持续上升,最快于2030年没有冬天。暴雨的年数亦会由4年增加至10年,平均每年暴雨的日数亦会增加至6.5天。香港人将会面对愈来愈多“水深火热”的日子。

  气候变化已不只是北极熊的事,更迫切的是它主宰全人类和生物的存亡。即使躲在家中,开大冷气,足不出户,也不能幸免于难。悲惨的是,我不希望到儿子的那一代,他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北极熊的模型,或在纪录片中回忆大自然的壮丽,或是埋怨他们上几代人的无情,留下如此千疮百孔的世界,让他们收拾残局。【气候变化频道】

  (稿件提供:绿色和平 作者:张韵琪,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我在乎 我行动”网站)

  【张韵琪简介: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2003年加入绿色和平,负责策划与开展气候变化项目。2004年开始,与团队成员就气候变化推动不同层面的工作,包括政策倡议、减少燃煤、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举办众多的社区参与活动,定期为报章撰文如明报及AM730。】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