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梅雨天气非典型 今年入梅还需时日

梅雨天气非典型 今年入梅还需时日

时间:2009-06-25 08:45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连线专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 张培群

  中国天气网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那么今年的梅雨还会和往年一样吗?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在谈到今年的梅雨天气时,指出今年的梅雨“非典型”。

  梅雨天气只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吗?

  我们通常所说的梅雨, 是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这段时期,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南方流行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说的就是梅雨天气。

  梅雨天气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仅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朝鲜半岛南部(被当地称为Changma)和日本东南部(被当地称为Bai-yu)的地区。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控制,从暖湿海面输送大量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梅雨天气。一般来说,江淮流域梅雨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开始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近年梅雨的非典型特征

  梅雨天气中,雨带停留的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而往年人们熟知的梅雨期内连绵阴雨的特征,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由于各地判定梅雨开始的标准不一样,入梅时间无法统一。国家气候中心主要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武汉5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梅雨的起止和演变进行监测诊断。观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开始出现了“非典型”的特征。

  所谓“非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梅雨期明显偏短,降雨量也偏少。这一特征从2000年即开始,2000年和2002年甚至还出现了两次空梅(几乎没有明显的梅雨季节)。

  梅雨非典型 防范不能松

  梅雨季节里,持续性的连绵阴雨天气会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工作带来压力。张培群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梅雨的开始时间明显偏晚。”近30年的统计表明,平均的入梅时间在6月17日,而截至目前,还很难判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全面进入梅雨期。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仍然没有明显的降雨天气,入梅时间还将继续推迟。

  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部分年份梅雨天气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而有些年份又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并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也有梅雨特征不明显,6月中下旬降水偏少,出现“空梅”,这时随之而来的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伏旱。长江中下游梅雨演变的异常,对这一带地区水稻和棉花等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梅雨天气越来越“非典型”,但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天气变化,依然值得各级气象部门关注。(卞赟)

  

  往年梅雨天气受灾情况(图片来源:互联网)

  相关链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