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油价上涨惹争议:公共政策科学水准够吗?

油价上涨惹争议:公共政策科学水准够吗?

时间:2009-07-03 09:02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国内经济复苏还处于重要关头,成品油价格独领风骚地一涨再涨,所引发的热议,同样匹配时下的酷暑。

  目前,93号油每升6.37元,97号油每升6.78元,据测算,北京每升汽油的价格,比美国高出1.81元,令人目瞪口呆。除汽油外,柴油每吨同样提高600元,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每吨由4020元上调至5050元,25.6%的涨幅很惊人。国际油价每桶仍在70美元上下波动,这次国内油价上涨之价格类比,已经达到国际油价每桶140美元时的最高水平。

  涨价自然要找适宜的理由,无非是与国际市场接轨,而这种接轨已让人难以信服。通常情况是,国际油价降低,跟降的反应十分迟钝,这种迟钝难脱故意之嫌;而国际油价上升,跟涨步伐却异常敏捷,这种敏捷的故意,已成事实。作为大宗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作为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的重要资源,成品油价格的涨跌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任何事物的演变总是利弊共生。公共政策的把握,当是趋利避害,并坚持在利大弊小中作出适宜的选择。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当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准。防止公共政策的互相掣肘,避免其内部的功效抵消,对全局意义重大。综合层面的种种得失平衡,需要更科学的政策调研和决策智慧,亦需要更多的透明和监督。

  中国目前的环境和资源容量,不宜过分鼓励汽车消费,道路和环境不堪重负,但博弈之结果,往往是短期权衡胜出。我们出台大力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很快又遭受了油价不断上涨的绑架,汽车工业或许重归冷寂;汽车的税费上来了,其他更宽泛的税费也许减少得更多。两大石油巨头利益保障了,对制造、运输、旅游等行业的负面影响很大,有车家庭对其他生活消费的挤压,同样是明显的。

  公车开支长期居高不下,是油价不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压缩这方面开支曾经的种种努力,基本被又一轮更大的支出所淹没。钻空子的办法越来越多,很多基层级别不高的官员,现在已开始配置高耗油的越野车,而且价格昂贵。名为深入基层方便,实则追求舒适和豪华,刹此风,不出狠招,已无法见到实效。而公车开支必然会挤占其他公共开支。油价高居不下,让掌握公权的人更不愿意自己购车消费,“揩公车油”的行为更盛行。

  巨大的垄断利益,亦让两大石油巨头强化内部管理没了市场压力,这块利益很大程度上又转化为行业内部的高福利和高工资,同样伴随着粗放管理下的高浪费。也许,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这恐怕离我们又很远。指望两大石油巨头革自己的命,目前很难。所以,寄托政府干预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国家发改委价格审批权力,当谨慎行之。不久的将来,油价也许还要上涨,但希望下次的理由不雷人。油价涨跌,由于是通过公共政策诠释的,所以,要经得起科学发展观的考量。

  (作者系中国青年科技开发区管委会执行主任:陈虎)【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