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初赛第一场气科院参赛队晋级

初赛第一场气科院参赛队晋级

时间:2009-08-10 22:34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初赛第一场现场(摄:张蕾)

  2009年8月10日晚上七点半,第二届“蔚蓝空间”辩论赛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213拉开帷幕。包括这一晚在内的四场初赛、两场复赛都在这里举行。

  参加第一场初赛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山大学两支参赛队伍围绕着“后天的降雨报不准,50年后的降水预报还有意义吗”这一辩题进行了一小时的辩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提问踊跃。

  

  正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摄:张蕾)

  作为正方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赛队提出,三天的天气预报与50年的气候预测在预报方法、思路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作为预报类型之一的长期气候预测对于决策的做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气象部门会不断修正之前的预测结论,从中得出的经验对于气候预测有积极的作用。“只要在一个方面有意义,它就是有意义的”,这是正方在整场比赛中始终不忘重复的一个观点。在自由辩论的环节中,他们更是提出我国“南水北调”的实践就是基于对我国气候几十年的预测,围绕这一例证进行的阐述和辩论成为整场比赛中的亮点之一。

  

  反方中山大学(摄:张蕾)

  反方中山大学参赛队则从长期预报的结果入手,认为虽然气候预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研意义,但“天有不测风云,更何况五十年后的降水预报”(四辩总结陈词语),由于其结论的不确定信,因而它的结论对于民众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进行决策制定的可借鉴性也值得怀疑。他们提出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只有气温预测比较可信,试图与降水预报的不可信进行对比,这一观点也在后半场的自由辩论和观众提问等环节中成为辩论的焦点之一。整场比赛双方互不相让,迅速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评委现场点评(摄:张蕾)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副主任任福民对于辩题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他说这个辩题其实是天气和气候的关系,精确的、逐天的数值预报的上限是14天,超过14天的预报确实是没有意义的,“但这里的无意义指的是每天的逐日预报”,而超过14天的预报是一个长期的气候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讲它是可预报的”。五位评委在点评环节中都对比赛给予了很高评价,也在辩论技巧上提出了许多建议。

  最后正方凭借周密的准备和在辩题上的略微优势赢得了比赛,正方二辩刘恒毅获得“最佳辩手”称号,正方一辩段皎获得“最佳风度奖”,反方四辩曾文慧获得“最佳学术奖”。

  相关阅读: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