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内蒙古等地干旱 旬末降水有望缓解
中国天气网讯预计8月16-19日,东北大部、华北及内蒙古东部等干旱地区将有降雨,上述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可得到暂时缓和。
高温少雨 旱情迅速发展
进入8月以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大部以及东北地区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1-13日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部分地区偏高2-4℃”,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11-14日旱区已经出现了连续四天的高温天气,特别是在旱情较重的地方,出现了35-37℃的高温。例如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的局部地区气温达到39-41℃,其中辽宁朝阳市14号下午2点的气温达到了40℃。
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区域平均降水量仅为18.3毫米,“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其中辽宁、内蒙古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吉林为第2小值。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其中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吉林西部和东南部、黑龙江西南部偏少8成以上。
这些地区在七月份时仅仅有一些干旱的迹象,但旱情在短短的十来天时间里迅速发展。14日的气象干旱监测显示: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存在大范围中旱区,吉林西部、辽宁东部和中部及内蒙古东南部出现重度干旱区,局地特旱。华北南部和北部有轻旱,其中山西南部和北部、河北北部均达到中旱,河北西北部局地有重旱。
![]() |
八月以来东北内蒙等地遭受干旱(来源:中国吉林网)
致干旱因素复杂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可能和全球变暖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何立富说。海温偏高和环流异常的相互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较弱。八月份以来,制造暖湿气流的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弱,因此水汽很难输送上来,使得这次旱区的水汽条件比较差。此外中高纬度局部地区的冷空气较弱造成高温天气的持续。“气候的这种阶段性的异常变化就是造成上述地区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
“目前暖气团正在控制这块区域”,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阻挡了大陆上的暖气团向东发展,随着台风快速东移消亡,暖气团得以快速东移,正好来到旱区所在区域。加上这几天副热带高压开始向西延伸并且增强,南面海洋上的暖气团朝着江南、华南一带发展。南北两面的暖气团相互影响,造成持续的高温天气。
此外,今年东北冷涡偏东偏北,使得东北北部持续低温阴雨,但内蒙古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较少,而且气温相对偏高,使得这些地方成为这次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
干旱已对作物产生影响
八月份对东北的秋粮生产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加重了土壤的失墒,使旱情持续恶化。
干旱对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旱区的玉米开花授粉不利,使正值灌浆期的玉米灌浆缓慢,干物质累积少,影响产量形成。其中,吉林中西部部分旱区抽雄偏晚的玉米遭受了“卡脖旱”;辽宁部分坡岗地及贫瘠地块玉米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片枯黄,雄穗无粉干瘪,吐丝困难,花期不育,造成空杆、无棒,大面积枯黄死亡绝收;平地及前期浇水少的玉米底叶枯黄,果穗小,减产已成定局。
黑龙港流域部分地区水分条件欠佳,部分棉田存在旱象,棉株长势较差,有早衰迹象,对棉花开花结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右)接受采访(摄:卞云)
16-19日旱区将有降雨
“八月份的降水主要以局地性的阵性降水或雷阵雨天气为主,降水分布很不均匀”,何立富说,虽然部分地区曾出现一些降水,但降水的分散性并没有给干旱的地区带来多少改变。
“但预计16-19日随着比较强的一股冷空气的主体移过来以后,会产生一次明显的大范围降水天气,上述地区的高温天气和旱情会在这段时间得到缓解”。这次的降雨量一般会有10-30毫米,局部地区会有50-70毫米的降雨。
“在这之前基本上没有较强的降水”,何立富说,因此未来几天旱情还会维持,部分地区甚至还会加重。
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干旱
何立富说:“如果能把握这一次降水的过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再加上其他抗旱措施运用得当,这次降雨过程后旱区的旱情会得到缓解。”但由于部分地区的旱情比较重,如果降水分布不均匀,这些地方的旱情不一定能得到明显缓解。
据悉,针对此次降水过程,气象部门已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中国气象局已于14日派出抗旱工作组前往吉林、辽宁、内蒙古指导抗旱气象服务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