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但愿十一有个好天气
![]() |
9月3日北京市气象台联合十家单位进行第二次演练天气大会商(摄:赵嫣嫣)
郭虎一天的工作从早上7点就开始了。
来到办公室,他开始查看最新的天气图和预报资料,看看和前一天的预报有什么变化。这时候单位还没有多少人,他可以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静静地梳理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这是他一天当中为数不多的独处机会。
快8点时他来到会商室参加每天与中央气象台的会商,了解华北区域的天气情况;8点半参加局里的碰头会,与大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和问题,并讨论接下来这一天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9点半还有一次会商,在其他单位来参加第二次国庆演练天气的大会商之前,他要与局里的专家们讨论出一个大致的意见;上午10点40分,这个会商还没有结束,但他必须赶到国庆筹备委员会的调度中心去开会,向市长汇报演练期间的天气情况,汇报完已是12点40分,他吃个便饭就匆匆往回赶,在下午2点半的大会商开始之前,他还要再看看最新的天气图。
下午2点半在北京市气象局10楼的会商室,由他主持演练天气的大会商,包括总参气象中心、空军气象中心、海军气象中心在内的十家单位都参加了。会商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当将“国庆气象决策专报”发给各单位之后,已经快5点了。在这期间,他接待了两拨记者,在下班之前还要接受另一个采访。晚饭后他留在单位值班,除了正常的业务,还要时刻盯牢演练的天气情况。在第二天早晨6点的会商前,他只能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郭虎,北京市气象台台长,北京市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同时他也是即将到来的国庆60周年天气监测预报组的主要负责人。
国庆前的准备工作
从今年2月起,气象部门就开展了国庆庆典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服务需求”,郭虎说,“我们根据需求进行科研开发,建立平台,做精细预报提供服务保障”。除了常规预报以外,还要细化到天安门范围进行预报,针对阅兵、游行、晚会等不同环节也要加入不同要素的预报。“例如针对阅兵就要考虑能见度的问题,还有高空风,这些都会影响参加表演的飞机。”
针对具体的需求,郭虎和小组成员一起建立了观测系统,收集了资料,“针对能见度这些预报,建立了预报工具和方法,并把它们集合到预报平台里”。最后一步就是预报技术和方法的开发以及监测系统的完善,“这些就是我们的前期技术准备”。
“技术有了,人员储备有了,流程有了,就可以演练了。”从5月以后,各个分项的指挥部都开始了各自的排练。针对这些分散的排练,气象部门进行了服务保障。由于这些排练期正好处于北京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汛期,有时的局地天气对排练活动会有影响,因此特别需要针对性的预报。“我们主要和各个分项指挥部联系,进行服务保障。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261期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