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霜冻和西南等地阴雨对秋作物有影响
中国天气网讯内蒙古中东部以及东北地区逐渐进入深秋时节,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出现霜冻的可能性将会增加。霜冻可能对部分低洼地晚熟的作物有一定影响。同时,西南地区以及淮河流域的持续阴雨天气,将对部分农作物产生影响。
低温、初霜冻对东北部分低洼地块晚熟作物有一定影响
目前,东北地区大部分作物正处于灌浆期或灌浆末期,低温、霜冻对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内蒙古东部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不利,对部分低洼地晚熟的作物有一定影响。
9月18~23日,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由于霜冻出现的区域主要位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小的区域,此次霜冻过程对东北地区秋作物生长影响不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9月20日,东北三省处于乳熟期的一季稻占62%,处于成熟期的占38%;处于结荚鼓粒期的大豆占84%,处于成熟期的占16%;东北三省、内蒙古处于乳熟期的春玉米占65%,处于成熟期的占35%。东北地区大约有46%的一季稻发育期偏晚4~15天,46%的大豆发育期偏晚4~10天,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大约有32%的春玉米发育期偏晚4~21天。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黑龙江北部偏西地区、内蒙古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霜冻。由于秋收作物已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再次出现的霜冻天气对大部分秋收作物影响不大,但对部分地势低洼、发育明显偏晚的作物后期成熟将有一定影响。
![]() |
东北地区低温霜冻预报图
气象专家建议:北方地区对贪青晚熟、发育期明显偏晚的作物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促早熟措施,以防御低温、霜冻的不利影响;并及时收晒成熟作物,确保颗粒归仓。
西南地区、黄淮江淮西部等地持续阴雨 部分农作物受影响
9月中旬以来,黄淮、江淮西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南部和四川盆地等地持续阴雨天气,大部地区雨日数达7~10天,其中河南、山东西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北部、四川盆地、陕西南部旬日照时间不足20小时。
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后期灌浆和成熟收晒,其中黄淮中西部前期倒伏的部分玉米出现霉变,籽粒饱满度不够;上述地区棉花吐絮不畅,部分出现烂桃、僵瓣现象,产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截至9月2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南部、黄淮、江淮西部等地大部分玉米、一季稻成熟收获期较常年同期推迟2~7天,部分地区推迟7~10天。四川盆地大部秋收作物已收获完毕,持续阴雨仅对盆地周边山区发育期晚的作物成熟收获有一定影响。
中央气象台预计,26~27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四川盆地、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河南中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等地还将是连阴雨天气,以小到中雨为主,其中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
连阴雨天气对上述地区来讲利弊皆有。秋雨绵绵,湿害严重,对西部地区的秋收秋种影响较大。秋雨绵绵,湿害严重,对西部地区的秋收秋种影响较大,但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以预防来年的春旱。此外,近期持续阴雨的天气,也非常适宜四川、重庆、甘肃等地都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