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专家称建设水库大坝是应对气候变化之举

专家称建设水库大坝是应对气候变化之举

时间:2009-10-07 07:35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

  作为首位在国际大坝委员会担任主席的中国科学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从全世界的发展看,建设水库大坝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水和谐的关键。但大坝建设有一个认识及技术问题,还有一个利益协调问题,而把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又是困难之最。”

  贾金生细数我国大坝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将近一半,都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关。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我国民生水利工作的核心之一,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在治水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对水资源的全面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其中,建设足够的储水设施是实现有关目标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发达国家用实践证明了的有效途径。

  而近些年来,关于大坝是否不利于环境的质疑一直存在。那么,我国大坝建设的大发展,是否与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相悖?

  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需要建设水库大坝

  “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协调进行的。”贾金生说,气候变化、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充分利用水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低碳经济,这对我国这样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尤为重要。世界上有24个国家水电占发电量的90%以上。其中,挪威99%的电力都是水电;巴西有1.5亿人口,它的水电供应量占总电量的70%以上。可挪威和巴西的环境并没有因为大量修建水电站而遭破坏;相反,在空气质量、水质和其他环境要素方面,它们都在国际上先进或领先。

  “那种水电开发必然引起环境变坏、水质变脏等的认识是一种误解。”

  贾金生认为,核心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建大坝,而是水要怎么利用。人类需要水,要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离不开大坝等水利工程设施。因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决不是否定工程措施,而是需要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用好水利工程体系。

  我国水库大坝其实还“很不够用”

  在发达国家,大部分技术及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都得到了开发,全世界水电开发程度约为40%,发达国家平均开发度在60%以上,我国的水电开发度不到40%。“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理念自然也不同。”

  而我国是化石资源短缺而水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我国煤炭资源世界排第三,煤电在电能中所占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个百分点;水能资源世界排第一,其在电能中所占比例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开发相对滞后,潜力也巨大。“水电是可再生的、可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经济上又可以承担得起的能源形式。可以说,条条江河滚滚流,流的都是煤和油。”贾金生说。

  水电开发所形成的大型水库也是有效保障安全供水、减轻洪旱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贾金生认为,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大坝数量和水库蓄水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抗旱供水的需求。

  “虽然我国拥有大坝总量世界最多,但人均占有率却相对很少。人均储水量和调配能力也比较低,现有大坝的蓄水能力和防洪标准与发达国家比,相差还很远。”贾金生举例说,我国人均水库库容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到30%。国外不少堤防防洪设计标准达到2000多年一遇,而我国大部分设计标准仅是百年一遇,“即使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其下游的堤防防洪标准也并不高。”贾金生说。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世界水论坛上,水库大坝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平静地在一起讨论全球的发展问题。贾金生说:“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一方面因为大坝建设者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反坝方充分认识到还有大量缺水缺电的人需要水库大坝。”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