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环流减速 “冰川时代”来袭
![]() |
2009年2月2日,英国遭受1991年以来的最大降雪,伦敦一名民众冒雪前行
巴黎埃菲尔铁塔被冻成“冰塔”,伦敦大本钟成了“冰雕”,美国政府紧急呼吁数百万人往热带地区转移……不要以为这些场景只可能出现在美国灾难大片《后天》里。科学家已经警告,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采取措施,对世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的大洋温盐环流面临中断的危险,西北欧等地区进入“冰川时代”将在几十年后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科幻电影《后天》里描绘的灾难主要源于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也会导致冰川时代的到来。
表现 水稻生长失去规律
气候变暖导致的洋流异常,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部分地区气候突变。2008年,华盛顿特区的居民度过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冬天。去年11月创下21℃的最高气温不久后,在今年1月就遭遇百年不遇大雪的袭击,国会山银装素裹,行人顶风冒雪艰难跋涉。
贸易公司的职员莱斯利·斯科特抱怨生意难做。“谁都以为冬天过去了,结果大雪来了毫无准备———机场关闭的时间虽不长,但我们发货一刻不能等,结果生意耽误不少。”
地处大洋环流要地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当地民众对大洋环流变化的体会更加深刻。
习惯于看天吃饭的印尼农民近年来发现粮食成熟和收获期还是脱离以往的规律。今年9月农民帕尔托对媒体谈到,在正常情况下,以往种植的水稻田一年可有规律地收获2到3次,近年来“因为大雨频繁,洪水泛滥成了常事”,水稻的成熟期变化很大。研究人员发现,来自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附近的洋流发生变化,才导致印尼水稻产区频频遭受暴雨袭击。
印尼出现的局面正是科学家最担心的事情。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气候学家大卫·海因警告说,虽然大洋环流变化不会导致“冰川时代”突然来临,但洋流中断对农作物的生长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探因 冰川融化洋流动力渐失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长期研究气候问题的专家格里夫·詹金斯对此解释说,全球不同海域的海水在不停地流动,形成洋流。在北大西洋海域,洋流从格陵兰岛流经北美东岸,到墨西哥湾后,会有支流流经西欧沿岸和北海地区,最后回到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完成一个循环。“它影响了世界最发达地区的气候,因此最受人们重视。”詹金斯说。
詹金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洋流的驱动力———不同海域海水的水温和含盐量之差最近出现了变化。“格陵兰附近的冰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在逐步融化,附近海水的含盐量受影响下降,水温升高。没有了温差和含盐量的区别,大洋环流就有可能被中断。”
詹金斯谈到电影《后天》时表示,虽然影片导演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气候的突然变化,但大洋环流中断所造成的影响不能低估,影片中正是大洋环流中断才引发北美地区进入冰川时代。“如果人们对全球变暖无动于衷,大洋环流中断发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詹金斯警告说,“如果西北欧地区的大洋环流发生变化,伦敦长期以来湿润的气候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平均温度会降低4度,届时民众不得不面对更加漫长的寒冬。”
应对 面对洋流各国不可单干
“不要以为伦敦气温降低4度是小事,泰晤士河可能会面临更长的冰冻期,交通和农业都会受到牵连。”海因表示,不少科学家已预言,洋流中断的初步表现“最早在本世纪结束前就有可能到来,北大西洋就是重灾区。”
海因看来,北大西洋地区极端性天气的出现,首先要检讨的是各国的气候政策。根据他的说法,洋流是一个全世界海洋的水汽循环系统,北大西洋可能出现的问题,世界其他地区也可能出现。“毫无疑问,这是全球的问题,大洋不能被人为分割,因此如果有的国家不全力配合,给他国造成的影响就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