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植物传宗接代的银行 种子200年后能复苏
![]() |
种子银行地面上的南瓜温室。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亚宏发自伦敦 午后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照在一盆黄绿色的植物上。即使在温室里,这盆植物高不盈尺的小花仍显得柔弱,叶子上的一些绒毛在若有若无的风中战战兢兢地舞动着。蒂姆·皮尔斯博士拿起它,递到我面前说:“闻闻看。”本着对“赛先生”与生俱来的尊重与信任,我双手端起那盆植物,低下头把鼻子凑上去,深吸一口。
原来百见不如一“闻”。这盆看上去从里到外都透着可爱的植物,不但没有半点植物的芬芳,倒是一股腐臭直冲脑顶!如陈厕,如烂肉。忍住将手中这盆“生化武器”扔在地上的冲动,我转头瞪了皮尔斯一眼,收获的却是对方阴谋得逞的笑容。眼前老顽童般的老人,哪还是刚才那个站在讲台前,和我们侃侃而谈种子银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意义的那位谦谦君子?
植物的悲悯身世
半小时前,英国南部西萨赫斯特郡的基尤千年种子银行会议室。
穿着白大褂的蒂姆·皮尔斯博士,以低沉的嗓音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故事。“现在,很多种植物可能从我们眼前消失,”皮尔斯博士缓缓地说,“这些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氧气、食物、药品和建材,然而到本世纪末,它们中的2/3却面临永远地灭绝的危险。”
“我们应该为保存这些物种做些什么。”皮尔斯博士说这些话时充满了使命感,轻易攻陷了道德高地的他仿佛已经化身为大洪水时代的圣人诺亚。无疑,植物的生命力是强盛的,但和自然巨变比起来,它们又是如此脆弱。全世界大约有30万种植物,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过度开发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这些从鸿蒙时代就开始改造世界的原住民却面临着被剥夺“球籍”的危险。举例来说,如果气温升高两度,那么15%到40%的植物将灭绝。
以前听说过挪威北部的末日粮仓种子银行,假设有一天地球上发生毁灭性的灾难,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会毁于一旦。那时幸存的人类就可以取出种子银行中存放的种子,将它们唤醒,重新耕种文明的土地。与那家地处极地的种子库不同,英国这座种子银行则显得业务范围更广。按皮尔斯的介绍,基尤千年种子银行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种储存,一旦某个植物物种灭绝,种子银行就可随时起用其种子,让这个物种得以恢复,不用等到世界末日。目前有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加入了这个种子银行的植物保存计划,定期有来自中国的种子被存放在这家银行的种子库里。此外还有100多个国际组织对这一项目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