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NOAA:南极臭氧空洞面积略小于北美洲

NOAA:南极臭氧空洞面积略小于北美洲

时间:2009-11-26 07:42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时正是南半球的春天,NOAA的科学家们正在放气球探测南极地区臭氧层,平均每周探测一到三次,有时更多。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近期的测量结果表明,9月底,南极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009年来最大值。根据NOAA的卫星数据观测资料,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为920万平方英里(约2392万平方公里),只比北美洲面积略小。这也是自1979年以来有卫星观测以来臭氧空洞面积第10大。

  NOAA南极探险站上空的臭氧层也在今年9月26日达到最薄点。2009年最小高度为98DU (Dobson Unit),是自1986年以来最小值。最低DU出现在1993年10月6日。在0℃时,标准海平面压力下,10-5m厚的臭氧定义为1个DU。

  大气臭氧层可保护地球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照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氯氟甲烷,破坏了大气臭氧层。最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开始制定条约严格限制氯氟烃(CFCs)的使用。

  大气臭氧层可保护地球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照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氯氟甲烷,破坏了大气臭氧层。最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开始制定条约严格限制氯氟烃的使用。

  “蒙特利尔协议有效减少了CFCs的排放,但是大气中仍存在高浓度的CFC气体,给两极地区的臭氧带来巨大破坏。” NOAA地球系统观测研究室臭氧无线电探测仪小组组长Bryan Johnson表示, “监测南极地区臭氧提供了必要的标准,可判断基于目前的氯氟烃下降速度,我们是否按照臭氧层复原的原计划进行。尽管大气中CFCs含量在缓慢下降,但科学家预计臭氧层到2060年才能复原。

  由于极端寒冷、平流层中的冰云层以及极地漩涡等现象,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比地球其他地区的更易受到氯氟烃的破坏。

  南极臭氧空洞在今年早春时达到最大面积。因为南极地区刚刚结束漫长的冬季极夜,在极昼开始之初,阳光促进化学反应,然后累积的氯和溴原子冲破臭氧层。科学家预计再过几十年,随着CFC气体含量的逐渐下降,臭氧空洞消失。

  从1986年开始,NOAA无线电探测小组就将带着臭氧测量工具的气球放飞到平流层中,探测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垂直高度。NOAA极轨卫星则是探测臭氧空洞覆盖的区域,该区域会随着季节扩大或缩小。

  当温度降到零下40度左右时,在NOAA 的南极探险站工作是非常困难的。NOAA的工程师Patrick Cullis和 Marc Weekley曾在南极探险站工作了一年,收集大气数据、确保观测仪器正常运行。

  Cullis说:“在极昼即将开始之前放气球观测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这时,微弱的光线基本可以看清路面,但走路还是非常艰难。另外,今年在极昼开始之前有一场时速近60公里的风暴,持续近一周。即使在风暴暂停的时候放气球,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在松软的雪地上进行50米冲刺。”

  这些气球以及NOAA其他测量工具收集到的数据都会传输到网络上。这些测量和观测也是NOAA 气候服务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陆龙骅谈乔·法曼发现臭氧空洞始末

  今年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历史第五大

  NOAA科学家飞越地球两极 探测全球温室气体

  全球首座“零排放”科考站落户南极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