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同期少见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日)早晨,辽宁中东部、华北中东部、黄淮、江淮等地仍有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11月下旬至今天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雾,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为历史同期少见。
12月1日 大雾天气的鼎盛期
自11月22日起,中央气象台就持续发布大雾预报。3天后的25日,大雾预报升级为大雾橙色预警。截至12月1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7天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 |
气象卫星监测图像2009年12月1日10:27(北京时)
12月1日,持续的大雾天气达到了“鼎盛”,我国中东部大部出现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低,雾区范围为近期最广。气象卫星连续监测显示,截至上午10点27分,渤海部分海域、天津、辽宁、山东等地自凌晨起出现的大雾天气依然持续。经估算,大雾影响面积约为45.6万平方公里。
![]() |
12月1日清晨,天津河边被雾气笼罩(来源:天津气象影视中心)
辽宁、天津出现罕见大雾天气
从11月29日开始到12月1日,辽宁部分地区持续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其中,黑山、昌图、营口更是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自11月30日20时起,全省17条高速全部封闭,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400多名乘客滞留。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欣介绍,12月1日,全省14个地区除了3个地区外,全部出现了大雾天气。本次大雾天气持续长,雾区覆盖范围广,能见度低(全省平均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影响之大为2000年以来罕见。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刚表示,11月30日至12月1日的大雾天气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为近几年来罕见的情况。今年11月份以来,出现大雾天气的日数较常年偏多,强度也偏强。截至12月1日,天津市已经连续8天出现雾天。11月30日夜间起,天津大部地区被大雾笼罩,平均能见度小于200米,局地气象测站的能见度仅有20米左右,在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能见度甚至更低。12月1日上午,天津机场较大面积延误,出港延误5班,1班取消,京唐高速桥上发生8辆机动车相撞或追尾的严重事故。
![]() |
中国天气网记者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右)(卞赟 摄)
长时间大雾天气成因
对于这次长时间雾霾天气的成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雾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基本要具备冷高压控制、静风(小于2-3m/s)、湿度大(80%以上)、温差大等条件。11月前期,我国大部地区经历了较强的雨雪天气过程,21日后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天气转晴,气温开始回升,昼夜温差加大,晴空辐射越来越强,由于前期的雨雪,地面湿度大,早间辐射冷却作用使空中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由此形成雾。
大雾天气≠突发性天气 预报难度大
不过,杨贵名首席指出,大雾天气并不算是突发性天气,也不属于极端天气。每年深秋初冬的时节,也就是12月份,都会出现持续性的大雾天气,持续一周的大范围雾天还是比较常见,本次大雾天气并不能说历史上范围最大的,但是与历史同期相比,11月下旬中东部雾天明显偏多,11月就出现如此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大雾近几年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与前期的雨雪天气过程有关。
同时,杨贵名首席也道出了大雾预报的艰难:对于大雾的预报难度还是很大的,雾形成的原因虽然是一定的,但影响雾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风对雾的形成影响很大,当风力较大时,雾就会被吹散,但是近地面风速风向等预测难度很大,在气象观测上,对于400米以下的近地面观测手段较少,客观上限制了对于雾的预测的准确性。另外,在预报天气过程中,以观测整体的大气环流形势为主,大雾天气属于比较弱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影响能见度,反映不明显,不像暴雨、强对流天气有打雷等强烈的天气现象,所以,对于雾的研究较少,历史资料不够完备。
冷空气来袭 雾霾撤退
对于雾的发展态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也作出了预测,近日有弱冷空气来袭,对于雾霾的驱散有很大作用,2日上午,西北、华北、黄淮地区的大雾天气明显好转,江淮地区的大雾天气还可能持续。3日-5日还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侵袭,届时,全国大部的雾霾天气基本消散。
【热点新闻】
今冬最强雾天浓雾影响宁夏交通河北连续9天大雾省会雾日数超往年
辽宁17条高速封闭天津大雾封路限行今冬首现霾天低温寡照对蔬菜影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