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综合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1日到中国气象局视察。他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气象工作,要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构建整体实力雄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同参加视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国务院副秘书长丘小雄、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田学斌陪同视察。
今年是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气象局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全国广大气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上午9时许,温家宝总理首先来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认真察看实时接收气象卫星资料情况,听取了关于我国气象卫星发展的汇报。近年来,我国气象卫星技术水平、运行稳定性和应用能力都有重大突破,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温家宝总理高兴地说,有了风云卫星,我们才能作出准确、及时、有效的天气预报,才能取得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要加快发展气象卫星事业。
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国家级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和业务部门,在服务国家重大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来到该中心,详细了解温室气体监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显微镜观看树木年轮,了解历史上气候变化的情况。
在中央气象台,温家宝总理看望了正在参加天气预报会商的气象工作者,了解开展短期、中期气象预报以及海洋天气预报的情况,并通过视频会商系统了解四川地震灾区气象工作情况。他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气象工作者见面,勉励他们要加强气象基础建设和气象科技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搞好气象服务。
随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作的工作汇报,丁一汇、孙鸿烈、周大地、秦大河、张小曳等专家先后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说,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国计民生;气象工作非常艰苦,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气象工作非常光荣,是一项令人尊敬的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对于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而迫切。我们要增强做好气象工作的使命感,推动气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温家宝总理对气象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和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二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为各行各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优质的服务。三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经济、能源、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和应对工作。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四要加强气象工作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气象法,建立配套法规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要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气象交流与合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郑国光在汇报中总结了近年来气象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始终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全力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二是重视和加强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努力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坚持改革开放,依法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改善气象事业发展环境;五是重视人才和基层工作,不断提高部门党建水平。
郑国光说,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和理解,得益于广大气象干部职工长期不懈的努力。
郑国光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气象事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坚持把准确率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坚持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全面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业,不断提高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气象文化,不断增强气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王守荣、宇如聪、沈晓农、矫梅燕,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局党组成员孙先健陪同视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两院院士代表等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