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再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 |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等问题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就当前经济形势、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独家专访。
在采访的后半部分,温家宝总理就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是原文摘录:
新华社记者:与对外关系比较密切的,还有您刚刚出席的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据我所知,在近60个小时里您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现在会议结束了,一些国家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有着不同的解读。请问总理,我们应怎样看待?另外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温家宝:会议结束,余波未了。有关这次会议的情况,报道已经很多了,我不想过多地重复这些内容。我一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我们一直本着对中国人民负责和对世界人民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如果你回忆一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要减排,同时规定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第一个制定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我们自主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我只讲一个问题,有的人说不要纠缠历史。我说这不是纠缠历史,而是历史客观存在,必须正视。因为不正视历史,也就不会懂得今天国际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别,更不会懂得发展中国家谋发展是他们最重要的诉求。《公约》和《议定书》最基本的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这也是从历史和国情的判断而作出的。
前两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深有体会。作者说在哥本哈根会议开会期间,他想起南方的老母亲还在点着煤火炉来取暖。像这样的情况可能英国的孩子们感受不到。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些事实,就是世界上还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还有23亿人是用煤甚至柴火来取暖和做饭。中国这些年是发展了,但人均用电量仅是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千人汽车的拥有量也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绝不会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但是,我们必须为中国的发展争得应有的权利。
中国这次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尽心、尽力了,而且尽到了责任。我们一直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但是直到我17日参加会议的时候,还没有一片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大量的斡旋,积极地推进,使哥本哈根会议终归向前迈进了一步。
我觉得世界各国都应该肯定会议的成果,并且向前看,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一定会继续坚持这个方针。
相关阅读
专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联合早报:中国挽救气候大会温家宝回应国外指摘
奥巴马与温家宝会面 称中国减排目标雄心勃勃
温家宝:各方应锁定应对气候变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