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气象服务公报
![]() |
西南地区出现特大干旱多部委拉响抗旱应急响应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温高雨少,出现特大干旱。进入2010年以来,干旱迅速发展蔓延,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特别是云南、广西等主旱区的旱情呈发展态势。国家防总2月24日拉响抗旱Ⅱ级响应,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月25日将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中国气象局2月25、26、27日连续三天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并于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在即将到来的三月,旱情仍将持续,抗旱形势严峻。
![]() |
图12009年9月-2010年2月全国气象干旱逐月演变图
此次干旱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云南首当其冲,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云南大部雨季在7月份已经提前两个月偏早或特早结束,秋冬春三季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共同作用造成的。
此次干旱可以说是秋、冬、春三季连旱。连续6个月的久旱无雨导致西南主旱区已有近70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干旱还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目前,西南地区东部冬小麦处于拔节期,云南小麦进入抽穗开花阶段,四川盆地油菜处于现蕾期,烟草、一季稻和春玉米也处于的育秧、播种和移栽阶段。2月23日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见图2),西南旱区的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下,土壤墒情在持续下降,土壤严重缺墒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将会造成抗御春旱的能力下降,冬小麦减产。
![]() |
图22月23日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
预计,未来三天,云南西北部、贵州东部有小阵雨(雪)。但是,最为“渴望”雨水的四川南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干旱区则基本无降水。
目前,西南地区东部正处于春播生产时期,需要大量水肥。各地要合理利用好现有水源,积极组织人工浇灌,多使用微灌、滴灌、点灌、膜下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防止水资源浪费。其次,要强化田间管理措施,做到抗旱保苗与田间管理两手抓,既可以对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到松土保墒,减少水分散失,也可以适当应用新型抗旱剂、微肥以及生物制剂等,增强禾苗抗旱能力。
处于春季,各地森林火险进入多发期,特别是西南旱区温高雨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极高,当地要注意林区防火。(制作: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产品服务室 王丽娟王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