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全球变化下动荡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下动荡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

时间:2010-03-10 08:44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其服务功能对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保障作用。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战略。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和谋略。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近海生态系统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核心区域。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已成为我国沿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沿海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海也同时面临着全球变化多重压力的严峻考验,沿海经济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危害严重

  近50多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在多重压力胁迫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生态灾害发生的频率与种类不断增加,除有害赤潮外,水母灾害也非常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海暴发的水母并不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海蜇(水母的一种),而是利用价值极低或者根本不具备利用价值的沙海蜇、海月水母和霞水母等,水母灾害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自2007年开始我国近海又多次出现浒苔暴发的现象,浒苔消亡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灾害也给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

  在海洋生态灾害中,水母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盲端”地位,很少有生物能够以水母为食,但水母却能够摄食大量的浮游动物,与鱼类进行食物上的竞争;不仅如此,水母还能够通过身体的刺细胞系统,杀死大部分它们所碰触到的小型生物,包括鱼类的卵和幼体,导致海水中其它生物的大量死亡。

  由于水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一旦水母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导生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将会从以硅藻—甲壳类浮游动物—鱼类为主的生态系统,转变为以甲藻—原生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水母为主的生态系统。这一转变的后果是对人类至关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他海洋生物资源亦会受到重创,海水中的毒素、有毒生物和低氧区等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恢复力,给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灾难,给食物安全、海洋经济、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后果。

  水母暴发所造成的灾害在国际上已经引起高度关注。白令海、黑海、地中海、纳米比亚、南非西海岸、墨西哥湾及南大洋等全球不同海域,均有水母暴发现象的报道,水母暴发给当地经济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挪威,水母已经被列为影响养殖、渔业、旅游业等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0年开始,大型水母在日本海的暴发导致渔业资源和整个捕捞业崩溃,部分区域渔民收入减少了80%,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渤海、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相继出现了大型水母暴发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东海、黄海的水母暴发规模和频率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东海、黄海夏秋汛的海洋渔业生产,使得原本就已匮乏的渔业资源更是雪上加霜。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是否会由于水母数量的持续增多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转变,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