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雪灾等级气象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由青海省气象局承担的《牧区雪灾等级》气象国家标准,该标准从2006年11月开始实施。
中国是世界上畜牧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左右,草场可利用率为68.4%。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而雪灾是中国牧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冬季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由于雪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经常给当地农牧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直接威胁和制约了牧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统一和制定牧区雪灾国家标准,规范对雪灾评价、分级、雪灾调查以及国内外对雪灾的科学研究、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
《牧区雪灾等级》国家标准借鉴和汲取了国内与雪灾有关的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了牧区省份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并充分考虑到不同草场类型雪灾对牲畜的影响。对雪灾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要素的选择分析进行了统一规定,为全国雪灾的调查、统计、评估、发布及抗灾救灾提供了依据。该标准所选择的积雪掩埋牧草程度、积雪持续日数和积雪面积比三项要素能够反映雪灾等级,对雪灾的等级划分合理,有较强的科学性、代表性、统一性和可比性。
2005年10月下旬,青海青南地区出现三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雪灾共造成13万平方公里的草场被积雪覆盖,这次雪灾是1995年青海省青南牧区发生特大雪灾之后十年来,出现的又一次特大雪灾。气象部门按照审查通过的《牧区雪灾等级》国家标准与已制定的雪灾地方标准进行比较。从出现中度到特大雪灾,新制定的国家标准《牧区雪灾等级》指标更符合实际,新标准充分考虑到卫星遥感监测积雪覆盖草地的面积这个关键要素。当积雪面积达到7万平方公里时,按《牧区雪灾等级》国家标准,达到重大雪灾标准,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雪灾警报,引起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抗灾救灾应急措施,开展救灾后,使2万余户10万余人得到及时救助。(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