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青海:精心打造高原特色的大气成分业务轨道

青海:精心打造高原特色的大气成分业务轨道

时间:2006-12-26 10:06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传统的大气成分工作在整个气象业务服务中应属“小字辈”,长期处于配角地位。而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多轨道业务建设给大气成分工作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日前,记者走访了青海省大气成分轨道业务牵头单位——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海拔3816米的青海省海南州瓦里关山监测基地,或在整洁明亮的西宁大气成分实验室,记者都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原特色并充满活力、初具规模的大气成分轨道业务的形成,并正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加以完善。

  做大做强大气本底监测创建世界一流本底台站,1994年9月,中国政府在青海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球大气本底站——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经十多年的努力,本底台的业务不断扩大,监测项目逐年增加,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科学实验、数据交流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已与国际大气本底监测站管理惯例和标准实现接轨,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国际科研、实验合作项目。据了解,该监测站目前是世界24个全球本底监测站中运行最好的站点之一,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为我国环境外交做出了贡献,成为我国大气化学科学国际交流的重点窗口。2006年11月15 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又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使该台的科学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

  在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作用,是青海省气象局建设大气成分轨道业务的重点。目前,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的支持下,“大气本底监测自动化一期工程”、“大气本底数据共享平台”、“大气本底监测实时数据上传”等项目稳步推进,并推动了本底监测的自动化水平和资料传递的及时性。与此同时,这几年,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环境保护,业务质量考核、观测区环境整治、引进合作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有效地夯实了开展大气成分业务的基础。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政府即将出台相关文件,对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的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源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海南藏族自治州地方政府也主动承担了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的环境保护的责任。记者站在瓦里关山顶,满眼都是湛蓝的天空和碧绿山野,方圆四、五十公里范围内空气清新透明。据了解,这几年气象部门在监测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工作等方面也下了很大气力,原来遍布实验楼周围的旧建筑遗址已不见了踪影,施工遗留的土坑,得到回填,并铺上了新的草皮,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经改造后的实验室更加宽敞整洁,仪器设备摆放有序,各项规章制度醒目了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制度也逐步完善。

  为了形成完善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从2004年开始,本底台对原始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编,建立了资料归档室,并组建了仪器维修标定室。对今后的发展,现任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台长的德力格尔介绍说,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发展潜力还很大,还可做的很多事。他说,再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将把本底台建成世界一流本底监测站,实现“五个一流”,即一流的监测规模、一流的监测环境、一流的技术支撑、一流的团队、一流的合作与服务。他认为,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拥有6000多平方公里环境保护区,这是很大的优越条件,可利用这个优势引进项目,逐步建立以瓦里关本底站为中心,以若干个大气化学、大气物理、气候、生态监测站为辅助站的瓦里关大气科学综合监测基地,全面推进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科学地位和功能,实现国际和国内双重服务的格局。为此,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和调研有关建立“国家大气安全”预警监测项目,即大气放射性辐射气体监测以及国家大气质量对比观测并发布“清洁大气指数”的可行性。

  结合实际打造高原特色打造大气成分服务体系,在推进新型大气成分轨道业务的过程中,青海省气象局在做大做强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同时,还从青海实际和需求出发,开拓大气成分服务新领域,打造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业务体系。在新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省气象局把大气成分作为一条重点发展的轨道业务来设计,并从业务布局、技术路线、技术方法、业务内容、技术支持等多角度对轨道业务建设作了认真规划,编制完成了大气成分业务轨道实施方案。同时,本底台还组建了大气成分分析与服务机构,充实了大气成分分析研究人员,加强了技术培训。在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本底台在西宁建成了近200平方米的大气成分实验室,更新了计算机等设备,陆续开通了省气象台天气预报、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指导产品,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指导产品”的接收平台。目前,三江源大气成分监测网、西宁大气成分观测站、西宁大气成分实验室等项已列入《青海省三江源生态建设规划方案》中,按不同需求和特点,气象部门计划将在全省建设1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逐步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甲烷降水化学、太阳辐射、地面臭氧、一氧化碳等项目的监测。目前,西宁观测站已初具规模,并开展了黑碳、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大气含氧量、大气混浊等项目的观测,为今后大规模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气成分服务开始起步气象服务产品得以开发,为了适应新型的业务技术体制,自实施大气成分轨道业务建设以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不等不靠,在继续编好以往《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年度公报》的基础上,经充分调研,选择了一批符合高原特点和需求的大气成分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大气含氧量分析与服务系统、灰霾天气与污染大气预警与预报系统、沙尘天气颗粒物浓度与沉降强度及干湿清除、青藏高原“臭氧洞”预测预警系统等四大分析服务系统已初步建成。其中,由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基地”资助的最能体现青海高原特色的《青海省大气含氧量分析与服务系统》已投入应用,其“青藏铁路沿线大气含氧量信息”产品于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通过青海电视台、格尔木电视台向社会发布。同日,在《北京晚报》开始刊登。7月15日,实地服务于“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11月开始通过手机短信发布青省城镇大气含氧量信息,近期又在《中国气象报》上向全国广泛发布。

  对于青海省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类“大气含氧量”信息,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组委会认为,在比赛中运动员可根据大气含氧量信息分配体力和能量,同时,对运动员在高原地区科学训练和比赛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据德力格尔台长介绍,今后,他们还将开展旅游景点、登山山峰、高山矿区的大气含氧量的服务,并开展青藏高原大气含氧量的科学普查工作。2006年4月9日到12日,青海省遭遇了入春以来最强的沙尘天气,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利用西宁的大气颗粒物观测系统对沙尘暴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行分析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入冬以来,西宁地区长时间笼罩在混浊天气下,对此,本底台进行了灰霾天气监测分析后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告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目前,本底台所开展的西宁市及湟水河谷灰霾天气、冬季湟水河谷地区大气污染的成分浓度、沉降强度、干湿清除项目分析研究以及青藏高原“臭氧洞”预测预警系统的科研开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采访将结束时,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德力格尔台长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大气成分工作作为一门正在兴起的应用科学,发展空间很大,只要认真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求,结合青海的实际,寻找结合点,坚持不懈地挖掘潜力,优化资源,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开发新产品,青海省的大气成分业务工作将会出现更加辉煌的未来。(来源:中国气象局)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