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2006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气象报1月8日讯记者丁继武 刘晓林报道 如何围绕减轻气象灾害这一国家目标,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07年1月8-9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2006年度学术年会。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出席会议。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作了《关于副高形成和变异的研究进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健民院士作了《云图分析ABC》 特邀报告。周秀骥、丑纪范、李泽椿院士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年会主要研讨内容为:以灾害天气形成机理为主要内容的灾害天气动力学理论,以发展定量遥感为主要内容的灾害天气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以发展临近短期精细定量预报为主要内容的灾害天气预测新理论与新方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斌研究员作《变分资料同化研究未来展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非研究员作《沙尘暴过程的边界层结构与阵风起沙机制研究》、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黄建平教授作《气溶胶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分循环的影响》以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肖庆农博士作《Impact of Multi-Satellite Data on Initial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Hurricane LiLis》特邀报告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3月22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此次年会全面地展示了2006年度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成果。它将对促进实验室各研究部、课题组以及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实验室承担管理的预报员专项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监督和检查开放课题阶段性进展,锻炼学术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给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机会与学术交流平台,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