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07年将寻索“沙尘暴”衍生奥秘
1月9日,从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07年春季沙尘暴趋势预测会商会上获悉,2006年我国共出现19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4月9—11日的强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虽然2006年不是近年来沙尘暴最严重的一年,但沙尘天气发生次数却超过了2000年以来的平均值。
根据本信息,1月10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气象台副台长孙永刚。孙台长指出,针对沙尘暴,2007年内蒙古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提高对沙尘天气过程的监测和预报能力。一是引进GRSPES—DAM沙尘模式,并投入业务应用。通过引入中国气象局数值大气成分中心和数值模式创新基地基于GRAPES模式的东亚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以NCEP实时预报场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从而提供内蒙古48小时沙尘暴数值预报。开发GRAPES_DAM模式的后处理模块,根据预报业务需要提供和增加相应的沙尘数值预报产品。针对内蒙古典型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模式参数提高模式预报效果,将内蒙古生态监测的土壤湿度资料引入模式中,利用敏感性试验研究对预报效果的影响,将资料有效应用于预报业务系统中,改进预报效果。二是开展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成因及定量预报方法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成因,揭示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动力、热力和不稳定条件特征。应用加密观测、卫星云图、卫星遥感资料、沙尘暴浓度观测等多种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定量预报方法研究。建立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定量预报系统,制作发布沙尘暴天气定量预报。三是进一步加强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监测联防系统建设。建立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监测联防系统,应用我国大气监测系统的多种监测手段对沙尘暴天气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开展沙尘暴天气联防业务,提高对沙尘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