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东北气温创五十六年新高 气候专家评述隆冬奇暖原因

东北气温创五十六年新高 气候专家评述隆冬奇暖原因

时间:2007-02-07 08:44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记者日前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头一个月,东北地区异常偏暖,全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4.2℃,创近56年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其中黑龙江偏暖最甚,比常年同期偏高6.2℃。

  隆冬时节偏暖少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影响。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副主任肖风劲博士介绍,冬暖少雪影响有利有弊。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利于温室蔬菜和花卉生产,便于开展野外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利于牲畜越冬,节约能源消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但冬暖少雪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不利于农田增墒保墒,使开春后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增大;有利于病菌和虫卵越冬,有可能造成今年的病虫害大发生;不利于降低火险气象等级,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为流感等病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对东北地区特色冰雪旅游造成了不利影响。因冬暖少雪,地面积雪覆盖少,增加北大湖滑雪场人工造雪的成本,曾使上月在吉林开幕的第六届亚冬会前期准备工作一度受阻等等。

  造成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一是环流异常。1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平均场呈稳定的三波型,极涡位于极地附近;东亚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之下,纬向环流占优势。月500hPa高度距平图上,北半球除极区外,大部地区为正距平控制,中高纬地区为显著正距平带状分布,贝加尔湖周围为一个异常强的正距平中心,这个强且范围大的正距平中心阻挡了强冷空气南下入侵我国,造成东北地区温度的持续偏高。

  二是2006年8月赤道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受其影响,热带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暖空气势力明显偏强,北方冷空气不易南下。

  三是冷空气弱,东北前期温度偏高。虽然1月的月初和月末有冷空气影响东北,但都没有达到冷空气过程的标准,所以1月的冷空气次数是0次,较常年同期(3次)明显偏少。另外,2006年12月东北地区温度也较常年同期偏高,由于冷空气次数少,降温不持续,这是东北1月温度异常高的原因之一。

  四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1月全球的温度距平分布图上,北半球中高纬大部地区温度都较常年同期偏高,不只我国东北出现了异常偏暖,还有欧洲东部、西伯利亚地区大部、美国的中东部等地区也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来源:中国气象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