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生态和谐

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生态和谐

时间:2007-02-17 08:51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人们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近日,记者就我国湿地保护有关问题专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记者:如何看待湿地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贾治邦: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矿物和生物等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湿地不仅有着强大的生态功能,还有很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湿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第一,湿地是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与森林是国土生态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它们两者缺一不可,发挥着各具特色、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共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第二,湿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保护好湿地,可以改善区域气候,优化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湿地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提供的动植物食品资源、工业原料及能源来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湿地蕴藏的各类资源可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湿地是人类集聚、娱乐活动和开展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湿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祥地,保留并传承着物质与非物质的湿地文化。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人们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湿地保留着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信息,蕴藏着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贾治邦:近些年来,我国推进一系列湿地保护重大行动,湿地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先后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开展了中国湿地保护战略研究和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组织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程。在重点区域开展了一批湿地保护、恢复治理项目。在制止侵占破坏湿地、限制无序开发湿地、鼓励合理利用湿地以及湿地生态补偿、湿地生态用水、湿地用途监管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

  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加强,一些地区生态状况得到改善。全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3848万公顷(人工湿地只包括库塘),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0多处,使45%约1700多万公顷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严格保护。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水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湿地多用途管制区、湿地野生动物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我国积极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世界自然基金会“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湿地国际组织首个“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2005年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成员国。

  记者:目前,我国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贾治邦: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表明全球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退化丧失速度栖息在淡水与滨海湿地内的物种生存状况也比栖息在其他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生存状况更加恶化。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对湿地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使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二是湿地水环境恶化,过度排污、取水调水等,干扰了自然湿地生态过程,加剧了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三是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湿地渔业资源迅速衰退。

  记者:下一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贾治邦:“十一五”期间,要以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功能为核心,全面推进湿地的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示范及湿地管护能力建设,到2010年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一要加强现有湿地的保护。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因地制宜,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禁猎区、湿地公园、湿地多功能利用管制区等多种形式,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认真实施湿地保护重点工程,组织各省区市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

  二要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恢复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对功能退化严重的湿地,采取水资源调配、污染控制、生物资源发展等综合措施进行科学修复,恢复湿地功能。加强对湿地恢复技术和湿地用水、生态补水等相关政策的研究,抓好一批湿地恢复试点。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探索保护湿地实体资源、利用湿地景观等非实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

  三要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和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研究建立并完善湿地确权管理、开发占用控制、生态效益补偿,以及湿地保护检查、考核、奖惩等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湿地保护管理的合作机制,以及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机制。(来源:人民网)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