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去冬今春气象条件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去冬今春气象条件及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时间:2007-03-01 08:47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一、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 作物发育期提前易发生冻害

  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青海和西南地区外,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以上,其中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东部、西藏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偏高2~4℃,黑龙江部分地区偏高幅度达4~6℃。截至2月中旬北方冬麦区冬小麦播种以来的大于0℃积温比常年同期偏多100~400℃,冬小麦越冬状况良好。气温持续偏高也有利于设施农业生产节约能耗,提高生产效益。

  2007年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6℃。气温显著偏高使全国大部分地区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华北中南部和黄淮地区冬小麦返青期、江汉、江南西部油菜抽薹期、局部地区开花期均较常年提前7~15天;四川盆地的冬小麦拔节期提前5~8天。由于发育期明显提前,冬小麦、油菜的抗寒能力下降,如遇春季低温发生冻害的可能性增加。另外,2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虽然气温持续偏高,但光照条件较差,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油菜旺而不壮,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二、入冬以来全国大部高温少雨 土壤失墒加剧 部分地区出现旱情

  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分农区降水量偏少,其中东北南部、华北大部、江淮东北部、华南西部和南部以及新疆南部、山东半岛、陕西中东部等地偏少3~9成。至1月下旬,西北东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华北东部大部和西部部分地区、黄淮东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象。2月初,北方冬麦区大部出现一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大部地区墒情得到改善。但西北大部、华北中东部、山东半岛2月份降水量不足5毫米,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加速了土壤失墒,据23日测墒表明,陕西中部、河北东北部、山东半岛等地1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不足60%,部分地区不足40%,仍有不同程度的旱情。

  受持续偏暖影响,北方冬小麦返青和土壤解冻期均提前,冬麦区和春播区的需水高峰期也会相应提前到来,由于土壤前期失墒严重,2月份虽然部分地区降水增多,但同期气温也显著偏高,影响了土壤蓄墒、保墒,土壤返浆期的水量偏少,墒情不足影响了部分地区小麦返青后生长,也将对春播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冬季,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广西南部地区冬季降水量只有20~50毫米,较常年偏少3~8成,由于高温少雨,土壤蒸发量大,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对越冬作物生长、冬种及春播备耕有一定影响。云南中南部大部地区自2006年12月至今年1月雨水稀少,干旱一度发展,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月初的明显雨雪天气使旱情缓解。

  三、冬季偏暖有利于病虫越冬 易引发春季病虫害

  持续偏高的气温对虫卵、病菌的越冬存活十分有利,为春季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和病菌基数,易导致春季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近期较高的气温,使四川盆地小麦锈病迅速蔓延,再次进入冬季高发期,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等病虫害也偏重发生,对冬小麦、油菜的产量形成构成一定威胁。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