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50万人饮水困难祸因:百年大旱持续影响
两江环绕的山城,这个春天却经受着严重缺水的考验。
2月以来,重庆主要的饮用水源——长江、嘉陵江水位持续走低,局部地区已经出现饮用水困难。据重庆市水利局3月1日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116千公顷,其中重旱20.07千公顷、干枯5.5千公顷。水田缺水177.6千公顷、旱地缺墒109.1千公顷。水库干涸20座,18119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有19个区县、143个镇乡、420个村、151.6万人、102.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1.36万群众的生活用水仍然靠送水解决。为此,重庆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确保市民的正常生活。
坐拥两江的山城重庆为何会缺水如此严重?据气象专家分析:今春以来,重庆江河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源于百年大旱的持续影响。巴渝大旱结束于2006年9月上旬,而重庆的主要多雨季节是在4—11月,降雨量占到全年的86.2%,而去年的这段时间,重庆的平均降雨量仅600多毫米,比起往年同期的930多毫米,雨量欠债达319毫米,仅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五成。而重庆冬季常年平均降水量不过五六十毫米,因为早期土壤墒情较差,少量降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无法对江河湖塘水量进行有效补给,虽然今年冬季全市平均降水量83.4毫米,较常年偏多约4成,也是杯水车薪。从温度上分析,2007年冬季为自1951年以来是第19个暖冬年,平均气温8.9℃,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2月1-27日,全市平均气温11.5℃,比常年偏高3.2℃,创历史记录,各地日照时数达到101~245小时,暖冬天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川渝地区已经进入了少雨季节,短期内不会出现长时间大规模的降雨,大部分地区的春旱还无法彻底缓解。为此,重庆气象部门积极备战人工增雨工作,提前进入临战状态,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向天要水,缓解局部出现的饮水难,保证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气象台、气候中心积极围绕政府决策做好天气预测预报和天气背景分析工作;专业气象台主动为水利、水文和港航部门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
据预测:4月中旬重庆各地将陆续进入雨季,5月初,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也将支援长江。届时,蓄水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