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大雾为何频频“光顾”中国

大雾为何频频“光顾”中国

时间:2007-03-07 10:40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全球变暖是主因城市污染应防范

  近些天来,从华北到西南,浓雾一场紧接一场。重雾频频“眷顾”中国各城市,严重影响了各地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专家表示,越来越频繁的雾霾天气祸起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城市化及大气污染。

  呈现四大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室刘颖杰博士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大雾呈现出范围更广、次数增多、时间延长、阴霾天气出现等四大特征。入冬以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出现雾的频率较高,中国北方特别是东部地区大面积降雾。去年11月,河北地区大雾天气接近11天,两天内相继发布6次预警,比往年同期要多4到5天。

  覆盖地区之广也是少见的,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而很少降雾的深圳2006年共出现大雾天气4天,为近10年来最多。

  另外一个特点是雾天天数偏多并且出现比较频繁,仅2月21日上午,北京、上海、江西、浙江等地陆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辽宁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此外,雾气浓重而且持续时间长是近来雾天又一特征,2006年年底前,仅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台就发出过31次大雾预警信号。

  很多人也注意到,今年大雾出现的“霾”天气明显增多。“霾”天气往往持续整日,感觉空气比较脏、闷,视线也是灰蒙蒙模糊不清。刘博士补充说:“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霾’天气不容忽视,这种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要大于雾天。”

  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水汽很充足,遇冷时能达到饱和状态;二是夜间风力很小,大气层结构较稳定,并有充足的凝结核——悬浮物质存在。“雾的分类有多种,按形成原因分为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和烟雾,前几种均是由正常天气活动造成的,而烟雾则是城市中特殊的一种现象,形成原因就是人类的活动”。在冬季,早晨和晚上正是城市供暖锅炉工作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暂不会形成新“雾都”

  “从全球范围内看,沿海地区、盆地和岛屿是雾的多发地带,但随着经济发展,很多重工业地区也逐渐加入到‘雾城’这个行列中来。”刘博士对记者说。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多雾之城还是英国首都伦敦, 它素有“雾都”之称。除了英国等典型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的“雾都”外,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发达国家更容易形成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大雾。美国旧金山也是常年笼罩在浓雾之中。

  重庆是中国的“雾都”,但越来越严重的大雾天气是否会导致我国新“雾都”的出现呢?刘博士指出,大雾已在我国多个重点区域呈加重趋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东北平原地区的都市化城市和重工业城市出现雾天的状况比其他地区严重。城市化带来的多重污染如果不加以防范,四大城市带将有可能成为“雾染”重症区。不过,刘博士认为:“我国在短时期内还没有形成英国雾都的可能性,因为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其成为雾都的根本原因。”

  加强治理很重要

  有人认为,环境恶化都是单向的,一坏只能再坏,不能逆转。但这并不是事实。历史证明,人类能创造环保奇迹。

  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也导致大雾产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才能缓解环境压力。(来源:贵阳日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