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人大代表: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气象高科技优势

人大代表: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气象高科技优势

时间:2007-03-08 09:08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家园是每一个公民共有的责任。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要求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声音在代表中频繁传递。记者就生态保护及气象科技应该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采访了两位人大代表。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马金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自从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再造西北秀美山川,上一届政府提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全国的生态包括西部的生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改善是初步的、艰难的,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非常严重,自1999年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西海固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草多了,树也多了,水土流失情况比1999年前有了明显改善,可以说,遏制了生态继续恶化的局面。气候变化对生态建设影响很大,不管是生态研究的专家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应看到气候的变化对生态的影响。宁夏的干旱带降雨量非常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畜饮水都发生了困难。总理关心、宁夏党委政府也非常关心,现在宁夏在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干旱带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我们做了详细的规划,气象部门也在其中承担了很重要的工作。

  马金虎代表说,气象部门是个高科技部门,有着独特的科技优势,开展的气候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工作有声有色,可以说,整个生态建设都离不开气象部门的优质服务,而且随着气象部门科研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气象部门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提供气象科学数据和资料,把生态及生态建设搞好。

  内蒙古是我国的北部生态屏障,森林、草原包括沙漠都是我国举足轻重的生态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内蒙古自治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人大代表、内蒙古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梁铁城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从1998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封沙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草、生态移民等重要措施,到去年年底,国家在生态建设资金方面累计投资196亿元,生态治理和保护的总规模达到3.25亿亩,与“九五”末相比,荒漠化土地减少了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了730万亩,森林的覆盖率从14.8%到17.6%。他说,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取得的成绩也还是初步的,也还是脆弱的,稍有不慎,就还会出现反复。对生态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梁铁诚代表说,气象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区干旱的频率和程度加剧,也同时加剧了生态保护的难度。现在我们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对气象的投入。仅举一例,我过去工作过的呼伦贝尔地区,前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设了多普勒雷达,加大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力度,在可能的范围和条件下,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这一切给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然,气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工影响天气的问题,它是一个融汇了多学科、多专业的复杂的综合科学系统,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气象工作,使其能有一个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我们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各方面也应该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携手,克服气候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目前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马金虎代表认为,不是所有的地域都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子,有一些老百姓有“厌战”情绪,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科学认识,到底在西部要种植哪些生长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树种、草种,对老百姓来说十分重要,要用科技的声音给老百姓吃定心丸,气象部门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议。要用历史的、现实的、长远的观点来看待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问题,要积极扩大宣传,普及气象科技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气象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让更多的人积极进行研究,更好地利用现代气象高科技手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服务。(来源:中国气象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